孙一元
阳羡山人 阳羡山人,指的是生活在阳羡的隐士或道士。阳羡,即今江苏省宜兴市。 戴鹖冠,鹖是一种鸟,古人认为戴鹖冠可以避邪。这里用来形容山人的装束。 云霞一夜忽入梦,却骑麋鹿还青山,这两句诗表达了山人突然之间梦见自己回到山林之中的情景。 译文: 阳羡山中的隐士戴着鹖冠,偶尔来到尘世游玩。 他忽然在梦中骑着麋鹿回到了青山之中。 注释: 1. 阳羡山人:指居住在阳羡山(今江苏省宜兴市)的隐士或道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理解,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和得体。此题中“桃花洞口流水源”是第一句,意思是桃花源里的小溪流从洞口流出;“石梁桥畔古苔存”是第二句,意思是石头上长满了苔藓;“山人遥赠金鹅蕊”是第三句,意思是山里人送给诗人的是金鹅花(即金盏梅)
【注释】 南窗:南面窗户。芭蕉:一种热带植物,夏季开花。盛开:开得茂盛,比喻事物发展迅速。 潇然(xiāo rán):形容自然景物清新爽朗。 山中足:山中足够了。 养得:培养、培育。 幽凉:清幽凉爽。 供:供给。 还分秋色与新诗:把秋天的色彩和景色都送给诗人。 【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的,但所写之物却非一般的景物。它以“道人”为题,以道人对芭蕉的喜爱,来写芭蕉生长的情景。道人喜欢养芭蕉
【注释】约:邀请。费:姓费名士康,曾任福建路安抚使。武夷山在福建省南郊,风景秀丽。 清濆:水清波涌的样子。清濆指山泉。 道衣:道士的服装。道君:道士的尊称。 【赏析】 这首短歌是作者与朋友约定明年一同游览武夷山后所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句“野鹤照衣来清濆”描绘了一幅画面:一只野鹤飞落在诗人身边,它的羽毛洁白如雪,映衬着清澈的泉水和青山绿树,显得格外清新
诗句释义:当年我与谁一起拄着拐杖行走?回首白云间,似乎找到了高远的踪迹。 译文:当年我与谁一起拄着拐杖行走?回首白云间,似乎找到了高远的踪迹。 注释:杖屦:拄着拐杖。畸人:特立独行的人,这里指自己。随化:顺其自然变化。文章在:作品流传下来。罗浮:山名,位于今广东。四百峰:形容山峰众多。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通过回忆与朋友同行的日子
注释:头戴高冠,身穿短袍,云霞映照其身,扁舟系在野篱旁。焚香静坐无言,山寺紧闭春竹长。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篇。诗人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画面。首句“高帻短袍云霞光”,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次句“扁舟系缆野篱傍”,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净土的决心。第三句“焚香静坐了无语”,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心无杂念的境界
武夷山高秋意凉,云阴半落松桂苍。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西部,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武夷山以其秀美的山水、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这里的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树木苍翠挺拔,四季常青,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青壁无人影,沿着月光前行的小船在溪水中荡漾着。 夜晚的武夷山更加宁静祥和,月光洒在清澈的溪水上,形成一片银色的光带
谢方方伯寿卿惠米的诗意与译文如下: - 诗句 耽贫自笑山人瘦,饱饭还歌方伯贤。 白石铛中消岁月,漫炊松火汲清泉。 - 译文 我因贫穷而自嘲为像山间人一样的瘦弱,享受完饭后我仍歌颂这位方伯的贤德。 在白石制成的锅中消磨着流逝的岁月,随意地烹煮着松木火来汲取清澈的泉水。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收到寿卿方伯送米后的生活情景。首句“耽贫自笑山人瘦”,表达了诗人对贫穷生活的自嘲和无奈
注释: 春暮:春天的暮色,春天结束的时候。 轣辘(yù luò):车轮滚动的声音。东风晓:春风初起之时。 酒熟:酒杯斟满。床头无可人:没有人陪我共饮。 听尽雨声浑不寐:听尽了雨声,却无法入睡。 楝花:楝树的花,黄色,有香气。榆荚:榆树的果实,黑色,有苦涩味。过残春:度过春天。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暮的诗。首句“门开轣辘东风晓”,写的是春风拂面的情景,诗人开门一看,原来是车轮滚滚而来的东风
【解析】 此诗是作者访隐于钱隐君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钱隐君的隐居环境与生活情趣,后两句写诗人访隐的目的和心情。 【答案】 ①“旧王孙”:指隐居者曾经做过王孙贵族。②“水竹村”:以“水竹村”形容隐者的生活环境。③“江湖陆鲁望”:陆鲁望即鲁望,是唐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人称“大鲁”,他常泛舟江湖,自号为江湖散人。④“柴门”:柴门,指简陋的门户。⑤“访”: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