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元
江南大水歌六首 1. 落日薄山风蹙波,天吴九首海云多。 注释:夕阳映照在薄山上,微风吹动着水面,海面上的波浪层层叠叠。天吴是古代神话中主管天气的神,拥有九个头颅,象征九霄。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南水乡风光画卷,通过落日、薄山、风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同时,通过对“天吴九首”这一形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2. 茫茫一望愁无那,听妾劝公无渡河。
以下是对《江南大水歌六首》逐句的解释和译文,诗句的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郤疑地轴折中流,雨倒风翻不肯休。 - 注释:郤疑,可能指某种自然现象或力量的错觉;地轴折中流,意味着大地仿佛要崩溃,水流如断线风筝般飘摇。雨倒风翻不肯休,描述了雨水和狂风似乎永无休止地肆虐着这片土地。 - 译文:郤怀疑象地轴折断了中间的水道,雨水和狂风翻滚不已,不肯停止。 - 飞阁横梁通海气
诗句:日黄抱晕天风号,海若鶱腾白浪摇。 译文:太阳如同黄色的烟雾在天空中盘旋,大风呼啸如雷声,海浪翻滚着像白色的波浪在摇晃。远处连绵的山脉仿佛浮动着巨石,山中的水流如同喷薄而出的雪景一般,壮观极了,仿佛是曲江那八月间的潮水。 注释:本诗描写了江南地区大水的情景,其中“日黄抱晕天风号”描绘了太阳的光芒与天气的恶劣状况相融合的壮丽景象,“海若鶱腾白浪摇”则形象地描述了海浪汹涌澎湃的景象
诗句:画舰彫戈兵势来,南康已破九江摧。 译文:画船精美装饰着戈矛,军队的气势如同雷霆一般,南康已经攻破了九江城。 注释:画舰:精美的船只,通常用于装饰或显示军队的威武和富庶。雕戈:雕刻有装饰性的戈矛武器。兵势:军队的军容、气派和气势。来:到来,这里指军队的到来。南康: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赣州市一带。已破:已经攻破。九江: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一带。摧:摧毁,这里指被攻破。
海侧江翻地不毛,崖危石断日吞潮。 时闻西北犹巡狩,不见东南亲射蛟。 注释: - 扬子具区:扬子江的入海口地区,即今天的长江口附近。 - 吴门淞泖:指吴地的门户苏州和松江一带,泛指江南地区。 - 郎家住处:可能指的是某个人的居住地。 - 长日挂冠:长时间地悬挂官印,表示辞官归隐。 - 天风号:形容狂风呼啸的声音。 - 曲江八月潮:指唐代长安附近的曲江(今陕西西安市南)的八月大潮。 赏析:
诗句: 宿云积雾昼长昏,滔日浮山白浪吞。 译文: 早晨时分天空布满了厚重的云,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整个大地一片昏暗,大江上弥漫着白色的浪花,仿佛要将一切吞噬。 注释: 宿云:指早晨的云层。积雾:积聚的雾气,形容天空中的云层厚重。昼长昏:白天的时间很长,导致天色昏暗。滔日:大江上的水面波涛汹涌。浮山:波浪起伏,如同山峦在水面浮动。白浪:白色波浪。 赏析:
短瓶卧壁不尽饱,宿火向人还自青。 注释1:短瓶指的是小酒瓶,古代文人雅士常用以装酒。 译文1:小酒瓶放在墙上,喝不到几口就空了,点燃的火苗映照得人也发亮。 注释2:宿火向人还自青,宿火是指夜晚燃起的灯火,向人指灯光照在人身上。 译文2:夜幕降临,我点亮了一盏灯,火光闪烁着,映照在人身上也显得更加明亮。 明日梅花应作意,春风一夜打柴扃。 注释3:梅花应作意,应意,意为符合心意。 译文3
诗句:“半夜烟飞杀气横,水军攻破九江城” 译文:半夜时分,烟雾弥漫,杀气腾腾。水军攻破了九江城。 关键词:夜袭、水军、攻破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场战斗的期待和关注。通过“半夜烟飞”这一细节,展现了战场的混乱和恐怖气氛,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水军攻破九江城”则直接点明了战斗的结果,展示了作者对胜利的渴望和自豪
阳羡山人 阳羡山人,指的是生活在阳羡的隐士或道士。阳羡,即今江苏省宜兴市。 戴鹖冠,鹖是一种鸟,古人认为戴鹖冠可以避邪。这里用来形容山人的装束。 云霞一夜忽入梦,却骑麋鹿还青山,这两句诗表达了山人突然之间梦见自己回到山林之中的情景。 译文: 阳羡山中的隐士戴着鹖冠,偶尔来到尘世游玩。 他忽然在梦中骑着麋鹿回到了青山之中。 注释: 1. 阳羡山人:指居住在阳羡山(今江苏省宜兴市)的隐士或道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理解,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和得体。此题中“桃花洞口流水源”是第一句,意思是桃花源里的小溪流从洞口流出;“石梁桥畔古苔存”是第二句,意思是石头上长满了苔藓;“山人遥赠金鹅蕊”是第三句,意思是山里人送给诗人的是金鹅花(即金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