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元
仲夏周约斋大参顾慧岩少参见访南屏山中薄晚雨霁掉舟西湖二首 其二 日暮云光静,舟虚水气凉。 闻钟僧立渡,返棹月催觞。 天亦怜疏野,诗还任笑狂。 山林与钟鼎,乐处兴俱长。 注释: 1. 日暮:太阳西沉,傍晚的意思。 2. 云光静:云彩在天空中静静地飘着,没有一丝的风。 3. 舟虚:船空无一物,形容船在水中漂浮。 4. 水气凉:水中的雾气使水面变得凉爽。 5. 闻钟:听到寺庙里传来的钟声。 6.
``` 石梁无病涉,杖屦时相逢。 昔闻横空霓,今见跨水龙。 注释: 1. 石梁:用石头建造的桥梁。 2. 无病涉:没有生病过河。 3. 杖屦:拄着拐杖和鞋。 4. 时逢:时而相遇。 5. 横空霓:天空中飘浮的彩虹。 6. 跨水龙:跨越河流的壮观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青龙桥的壮丽景色和过往行人的悠闲生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青龙桥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栩栩如生
【题解】 孙道甫,生平事迹不传。明斋,指书房。此诗以比喻手法写“虚”和“复”的哲理。致虚本无功,辐辐自一毂:意谓“虚”无实体,无功可立;而万物都由一毂(车轮的中心)所生,各有其作用。天根念正微,吾以观其复:天根是宇宙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发端,它处于正微的状态,而人却能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认识它的运动过程。吾,我。 【注释】 致虚本无功:致,达到;虚,空虚或虚空;致虚本无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诗句解析 1. 芳意满幽亭,石池流水活。 2. 沙头群鸥来,槛外双峰落。 译文 1. 花香弥漫在幽静的亭子里,石砌的水池中流水潺潺。 2. 沙洲上成群的鸥鸟飞来,栏杆外双峰映入眼帘。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诗人孙一元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心境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的闲适与宁静。首两句“芳意满幽亭,石池流水活”
【注释】: 卓然亭:在思贤书院内。 日夕:傍晚。 独往:独自来往。 往来:指往来于园林之间。 花竹:花草和竹子。 静对:静静相对。 身在万象间:身虽在万木千花之间,却能超脱万物之外。 意在万象外:内心所想,超然于万象之外。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历思贤书院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在园中的所见所感。 首句“日夕独往来”,点明时间是在傍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园里漫步。“独”字写出了诗人的孤独之情
【注释】: 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即《诗》、《书》、《礼》、《易》、《春秋》、《乐》。立人极:建立人的极则。万古:千秋,千年。日: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或道德修养的境界。 游居:指读书。日以深:每天越来越深入。春风:喻指教化之温暖和煦。群芳茁:比喻学子们如同春天的百花一样茁壮成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是“思贤书院十首”之七。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学问的重要性与价值
【注释】 幽亭:幽静的亭子。 敞:打开。 华牖:明亮的窗户。 喤(xuāng)喤:盛大、众多的样子。 笙镛(shēng yōng):乐器名,这里泛指音乐。 筵:酒席。 俎豆:祭祀时用的礼器,这里泛指祭品。 【赏析】 首句“学礼亭”点题,交代了此诗是写学习礼仪的情景。第二句“幽亭枕溪流”,写学礼之地环境优美,环境宁静,有流水潺潺的声音和清幽的气氛。第三句“春风敞华墣(yǎn)”
【注释】 1. 乡贤祠:指祭祀历代有德之士的祠堂。2. 余:我。3. 典刑:典章法度。4. 瞻拜:拜见。5. 花竹:花,梅花;竹,竹子。6.庭户:庭院门框。7.“高议”句:意谓乡贤祠的高洁议论,可排山倒海。8.“典刑”句:意谓乡贤祠的严明法度,犹在乡土之中。9.“我来”句:意谓我来到此地,瞻拜先贤。10.“花竹”句:意谓花木映照着庭院门户。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览思贤书院时所作
【解析】 此诗是作者在书院中夜读时即兴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关爱之情。首联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颔联则通过“儿童弦诵”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关爱之情;颈联进一步写儿童的读书情况,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答案】 译文:夕阳斜照松林之下,我独自闲坐在书堂的空房子里。春风拂动着窗户外的帘幔,夜深人静时,孩子们还在窗下读书弹琴、吟诗作画。 注释:夕阴: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注释】 带:连接。川原:指原野,平地。薄:同“勃”,茂盛的样子。倚栏吟眺馀:凭栏远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思贤书院中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朗秀丽的田园风光图。首句写景,长天、川原、野水、林薄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第二句写人,诗人凭栏远望,江日当窗而落,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