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春
王孟箕双节流芳五言律三十四韵 无金封马鬣,有綍贲龙光。未许恋家庆,还应趣帝乡。祖陵偏密迩,国是定匡襄。胜地登临啸,名山著作藏。 注释:这首诗没有明确的主题,但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志向。 赏析:这首诗以“无金封马鬣,有綍贲龙光”开头,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接着,“未许恋家庆,还应趣帝乡。”两句
【注解】 1、高皇:指汉高祖刘邦。 2、俊德(jiàn dé):杰出的才能和美德。 3、神功:神圣的业绩或功绩。 4、配天:古代以天子的品德比作天上的日月,故称其为配天。 5、逡巡(qūn xún):迟疑不前的样子。 6、此身:指自己。 7、何幸:何能荣幸之意。 8、步:动词,登高。 【赏析】 这是一首颂圣诗,作者通过歌颂汉高祖的功德,表达了对皇帝的尊敬和忠诚之情。 一、二句“高皇俊德与神功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天上恩来赐玉饴,直房拜受喜交颐。 分荣归与妻孥共,一饭君恩报藿葵。 注释: - 天上恩来赐玉饴:天上的恩德降临并赐给食物(玉饴)。 - 直房拜受喜交颐:在房间中接受并喜悦地吃着(玉饴)。 - 分荣归与妻孥共:将荣耀和恩惠分享给妻子和孩子(妻孥)。 - 一饭君恩报藿葵:以一顿饭来回报君王的恩德(藿葵)。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绘皇帝赐予臣子食物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注释】 推食:指帝王赐给臣下食物。己频戴:多次戴着。似山:像山一样重。金钱:指赏赐的财物。出:出产。尚方间:官署中。寒于水:比水还凉。白粲:一种饭食。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皇帝对大臣的赏赐,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百姓横征暴敛的残酷现实。诗中“推食”是说皇帝赐给大臣的食物,“戴”是说多次戴着,“金钱”是说赏赐的钱财。“出”是出产的意思。“寒于水”比喻赏赐的财物多得象水一样。“白粲”
【注释】 1. 郊礼庆成:指祭祀天地的典礼。 2. 恭纪三十首:指《郊祀歌》中的三十二首乐章。 3. 请郊:《礼记·王制》中载,天子每年正月、五月巡狩,亲耕籍田、行幸国中、祭祀天地等事,谓之“请祭”。 4. 万方:指天下各地诸侯。 5. 嵩呼:嵩山的鸣叫声,此处代指天下诸侯向天子进献玉帛。 6. 嵩呼祝:指天子在祭祀时祈求神灵保佑。 7. 圣寿无疆:指皇帝寿命无尽,希望他永远长寿。 8. 天地长
这首诗是明朝礼部尚书徐溥为皇帝祭祀天地而作。诗中通过描绘古代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虞典修燔蘅桂芳:虞典指的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礼仪。修燔是指焚烧香草以示敬意。蘅桂芳则是指用蘅草和桂花来熏香,以示尊敬。 2. 金铏玉斝映龙光:金铏和玉斝都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器皿。金铏通常用于盛放食物,玉斝则用于盛放酒。金铏和玉斝在祭祀时都会闪闪发光,以显示其尊贵的地位。
【注释】 ①亲郊:帝王亲自到郊外祭祀天地。恭纪:恭敬地记录。三十首:指《礼记》中的《郊特牲》、《大特牲》、《少牢馈食礼》。 ②太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豕(猪)三物。蠲洁:洁净。迎禧:祭时用洁净的牛羊豕,表示对天地神灵的敬意。 ③特牲:古代祭祀用的一只牲畜。帝:帝王。祈:祈求。 ④重瞳:指秦始皇,他的额头上有两道纹路。御廪:指皇帝的仓库。顿令:立刻,马上。典祀:主持祭祀。奏牲:指祭祀时的牺牲。
【注释】: 1. 攒膳擎来自建章,银瓶复尔侑琼浆。 2. 恩波甚事频繁至,何怪中书求太常。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颂皇帝举行郊祀的礼乐之诗,全诗四句,首二句写皇帝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精美的器皿盛装食物,再用美酒来配饮,表现出对天地的崇敬之情;三、四句写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恩惠和德泽,常常到各地去祭祀,因此才请求太常寺负责礼仪之事,表现出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重视
诗句原文:虎臣协从拥龙飞,羽骑交驰壮国威。铁甲金盔纷耀日,谁人不道衮衣辉 译文: 在明代诗人林熙春的《亲郊恭纪三十首》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场景。诗中写道:“虎臣协从拥龙飞,羽骑交驰壮国威。”这一句展现了皇帝出行时的庄严与壮观,象征着皇权的力量和威严。 关键词解释: - 虎臣:指忠诚勇敢的大臣们。 - 协从:跟随在君王身后的官员们。 - 龙飞:此处指皇帝
这首诗是唐代宗时期,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为了纪念其父的功绩,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礼制。 我们来看第一句“亲郊恭纪三十首礼部请郊”。这句话的意思是唐肃宗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唐玄宗的功德,决定进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郊”,也就是亲自到郊外祭祀。而这次活动的组织和记录,则由礼部负责。 第二句“龙行旋转幸斋宫”,描述的是唐肃宗在祭祀仪式中的活动。他在斋宫中转了一圈,然后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