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春
【注释】仙郎揽辔属纡筹,鹤发双垂到十洲。只尺天涯驰白马,八千里外护青牛。班衣正值观涛日,拜冕兼逢圣节秋。载笔不须饶著论,君家十事是箕裘。 【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被召为兰台应选时,诗中对姚司理的赞颂和期望之情跃然纸上。 首句“仙郎揽辔属纡筹”,赞美姚司理如仙人般驾驭着缰绳,指挥着策略。这里的“仙郎”是对姚司理才情出众的赞誉,而“揽辔”则暗喻他具有卓越的领导力。接着的“鹤发双垂到十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诗句内容和标题,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如:首联“稽山传易道常存,有子明刑接后昆”,意思是说稽山的易学之道流传不息,有儿子继承了这种明正的法律并承接了后代子孙。这里“稽山”即指浙江绍兴会稽山,“易”指古代哲学思想,“传易道”就是传授古代的《易经》或《周易》
秋日同黄思元邀黄明府游凤皇台席毕又与思元对酌 【诗句解析】 1. 初秋雨净月初芒:初秋,即农历的八月或九月,是秋季的开始。雨净,表示天气转晴,没有下雨。月初芒,指的是月亮刚刚开始在天空中露面时发出的光亮。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初秋时节,天晴气朗,月亮刚刚升起的美丽景色。 2. 叔度观风狎凤皇:叔度,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名臣陈寔,字仲子,号叔度,人称“陈仲子”。观风,观察风向,比喻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狎
注释与赏析: 一、诗句解读 1. “秋日同黄思元邀黄明府游凤皇台席毕又与思元对酌”:这句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景象,与黄思元一起邀请黄明府到凤皇台上游玩后,在席上饮酒。 2. “有美仙郎彩鹢翔,江楼兄弟对河梁。”: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形容某人(可能是贵公子或者有才之士)如同神仙般英俊,彩绘的船像飞翔一般。同时,也暗示了两位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友谊。 3. “醉来箕踞仍呼酒,话到心知复举觞
蜀茶盛开 蜀地的茶叶已经盛开,不要误以为潮阳春色与其他地方不同。 锦江的春天景色已经传到潮阳,露水凝聚在娇艳的茶叶上,胭脂般湿润。 太阳照耀着它的英姿,琥珀般的光泽闪耀。 蓬萼敢与你争美,葵心能比这更长久。 衡茅肯占有天花种,直接想要移植到上苑去欣赏它的芬芳。 注释: 1. 蜀茶盛开:指春天来临,蜀地的茶树开始盛开。 2. 莫谓潮阳春色异:不要把潮阳的春色视为特殊,认为它与其他地方不同。 3.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诗句解析: - 英物翩翩七尺躯,争看章甫上头颅。 - “英物翩翩”形容人英俊出众。 - “七尺躯”通常指成年人的身高约为七尺。 - “章甫”是一种古代的帽子,这里比喻人的仪表或风度。 - “上头颅”意味着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 - 鲁书故业推桥梓,戴礼新翻正卷舒。 - “鲁书故业”可能是指历史上鲁班的技艺或者与鲁国有关的技艺传承。 -
【解析】 “三月三日曾封君张比部邀阮令公登凤皇台其二”中,“三”指的是农历三月初三,“曾封君张比部邀阮令公登凤皇台”,指的是曾经有人邀请过张比部、阮令公登上凤凰台。据此可知,“三月三日”是时间,“曾封君张比部邀阮令公登凤凰台”是内容。 【答案】 译文:佳序正好赶上三月三,仙郎直指南郊南。春光明媚来到天地间,霖雨江山洗涤瘴岚山。幸托龙门浮绿蚁,敢云凤渚附青骖。一痕初月归舟影,惹得讨成属太函。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萧双南起复北上时所作的。萧双南,字双南,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具体身份无法考证。诗中“凤江”是指福建的福州,因为福州有凤凰山而得名。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萧双南北上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他前途的祝福和鼓励。 下面是逐句释义: - 无限春晖泪尚奢,一肩琴剑凤江涯。 - “无限春晖”指的是春天的阳光,象征着温暖、希望和美好。“泪尚奢”意味着离别时的泪水已经流得太多了,以至于显得奢侈
【注释】 1. 兰台:指御史台。应召应试。 2. 高第:指科举考试中状元。抱琮璜:抱着玉器,喻指高中。 3. 阳春:指《阳春白雪》等高雅音乐。海上清:形容音乐优美如海。 4. 玉简云中饶玉露:玉简指诏书、圣旨等,云中表示天上,玉露即玉露,指雨露滋润。玉简云中饶玉露,喻诏书、圣旨等如甘霖般滋润着大地。 5. 金城山下长金茎:金城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山名取自汉武帝铸钱之“金城”
【注释】 何幸:多么幸运。天移铁干:指梅花从天上被移来。驿使:传递公文的使者。桑蓬:即“桑圃”,指种植桑树的地方。繁花飞坠疑红雪:形容梅花盛开时,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如同飘落的白雪。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矜国色:以国色自诩,夸耀自己的美丽。气味是家风:指梅的品质与自家家族相似。商君:秦朝名相商鞅。和羹事:调和五味的厨师之事。商君莫问和羹事,长侍椿林瑞意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