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元晋
【注释】 龙山:指庐山。 岳色:指庐山的山色。 知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 顽健:形容人身体好,精神旺盛。 【赏析】 这首七绝以写景见长,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自然风光,后四句则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意境开阔,语言简练。首句“茅柴尊尽隔林呼”意思是说,用茅柴做的杯子已经喝得差不多了,隔着树林呼唤主人来取。“尊”是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指酒杯。“此兴”是说这种兴致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花为题材,借花抒情,寄寓了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深深感慨。 首先来看第一句“小圃长春莫问年”,意思是说在一个小园子里种植的长春花已经长满了整个园子,而你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已经过了多少个年头。这里的“长春”是指长春花,而“小圃长春”则是指这种花在小园里生长得旺盛,仿佛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的感慨。 接下来看第二句“年年人在锦丛边”
这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都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第一句“胜日寻芳曲折行,直探龙窟为春耕。”描绘的是诗人在春天寻找美丽的花草,然后沿着曲折的小道前行,最后到达了龙王的洞穴,准备开始耕种的场景。 第二句“蚁诚敢自违三宿,肤寸真祈冒万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看到蚂蚁们辛勤工作,不怕辛苦,不怕困难,坚持了三宿(即三天)才完成工作。而他自己,也真心祈求上天赐予万种生命
译文 在厓山(今江苏南京)哀悼古迹,石源吴博士来访。 宋朝纲常万死也挽救不了,燕云十六州的沦陷沉沦了半壁江山。 风传蜀地的鸟儿在哀鸣,仿佛在为逝去的仙人驭风驾雨而悲伤;雨滴打湿陵墓上的花,仿佛在为帝丘(指北宋的都城汴梁)哭泣。 坐下来剔去断壁残垣看古碣,行走中寻找折断的戟问渔舟。 长江似乎在诉说着当年被灭亡的仇恨,日夜之间寒声呜咽,悲凉的秋日。 注释 - 厓山:即今天的南京
注释: 1. 紫菊:指菊花,这里用“紫”形容花色。 2. 种花闲作老生涯:在闲暇时间种花,作为晚年生活的消遣。 3. 行看紫艳开三径:走着看着紫色的花朵在三间房前盛开。 4. 坐课游蜂趁两衙:坐着等待游蜂来采蜜。"坐课"是动词,意思是“让……来做”;"两衙"是指庭院两侧的廊子,用来养蜜蜂。 5. 自爱根荄求品异:我喜爱菊花的根部,因为不同品种的菊花其根部形态各异。 6. 肯夸容色到秋加
【注释】 徘徊心自故园长:徘徊,来回走动。心自故园长,心在故乡久久徜徉。 修竹檀栾兰蕙苍:修竹,高耸挺拔的竹子;檀栾,即檀木,指柏树;兰蕙苍,兰花和蕙草都是香草;苍,青色。这里用来形容山野之景。 门外客来邀憩石:门外客人来到门前邀请他休息。憩,休息。 阶前孙舞引登堂:阶前,台阶前的空地上;孙舞,舞蹈。这里是说,客人在台阶前邀请他一起跳舞并登上台阶。 径连求仲何须约:径,小路;求仲,求仲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嘉祐,题目中的“和中溪”指的是和韵,是一种古代诗歌的韵律形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第一句: 诗句:“苇树潇森叶拥关” 释义:“苇树萧森”,形容芦苇茂密的样子,“叶拥关”,指叶子环绕在关口周围。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晨芦苇丛生、树叶茂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气氛。 第二句: 诗句:“鸣驺凌晓度前山” 释义:“鸣驺凌晓”,指的是马匹的叫声在清晨响起
《约同社舟游》赏析 区元晋的《约同社舟游》是一首描绘江南春色的七言律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梅坞、柳岸的景象与雪晴之后的氛围巧妙结合,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幽远的水墨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译文对照,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意境与情感。 首句“梅坞参差柳岸黄”,勾勒出一幅早春时节的画面,梅坞中参差不齐的树木与岸边泛黄的柳丝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紧接着,“正思招隐无公右”
这首诗是作者在厓山吊古和石源吴博士时所作。 潇然雨打复风吹,祠殿荒芜世代移。 潇然:潇洒自在的样子。 雨打:雨水打湿了树木。 复风:风雨交加。 祠殿:供奉神的庙宇。 荒芜:被破坏,变得荒凉。 世代:一个时代接着一个时代。 共道从龙能报主,岂期浴日竟沉子。 共道:大家说。 从龙:追随帝王或领袖的人。 报主:为国家尽力。 岂期:没想到。 浴日:晒太阳。 竞沉:竟然沉没。 悲风入海号偏壮
【注释】 旭日黄:指旭日初升,阳光明媚。拜公:拜谒公仆,表示敬仰。十二窝中:十二个星座。三千界外:指宇宙空间的广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和答一位诗人的诗作中所写的。全诗四句,首二句写景,次二句抒情,末二句用典,以冬律对秋律,寓意深远。 前两句写景。起首两句“忆昔花源旭日黄,拜公忙上候潮航。”回忆当年花源旭日初升,诗人拜见公仆后匆忙登船等待潮汐航行。这两句从字面上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