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元晋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逐句分析。 首联“会惜芳菲步出津,芙蓉扶我远寻春。”意思是说,我带着对春天的喜爱来到渡口,在荷花的扶持下踏着轻盈的步伐,一路寻找春天。“会惜”即怀着爱惜之情,“芳菲”指花木茂盛,“扶我”意为扶持,“步出津”即离开渡口
【注】岑蒲谷:人名。方伯:州郡长官。承恩:受到朝廷的恩宠。凤城:京城。江山随处是官程:指处处有公务要处理。力存老马:比喻年老体弱,但仍然努力工作。丹葵:即丹桂,一种常绿植物,花为黄色。吐英:开花。雪岸:积雪的岸边。彩云傍晓帆行:早晨的云彩飘浮于天空,船帆在水面上行进。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赴任时的复杂心情。首句点明自己被朝廷重用,出京到外地担任官职,暗示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1. 爱尔婚姻及盛年:你的婚姻要趁年轻时。 2. 承家何必问庄田:治理家庭,何必问田地的收入呢? 3. 关雎诗上求风化:在《关雎》这首诗中寻求教化。 4. 鸾凤声中陋管弦:凤凰鸣叫声中,不需要繁复的乐曲。 5. 儆戒尚闻星有烂:警戒仍然能听到星星有损毁的情况。 6. 翱翔无谓弋非贤:飞翔没有意义,因为猎取不是为了贤德之人。 7. 而家祖德三槐并:你的家族祖先有三棵槐树并列。 8.
这首诗的原文是: 正好春光伴石台,踟躇无奈绿阴来。 香销栩蝶馀新梦,子满岩花忆旧开。 绕径柔丝闲白昼,倚楼飞絮点清醅。 多情最是东邻笛,犹送寒梅到酒杯。 注释与赏析: - 正好春光伴石台,踟躇无奈绿阴来。 - 注释:正值春天的美好时节,阳光明媚,和煦的春光伴随着石头台座。心中犹豫不决,无法驱散眼前的浓密绿树阴影。 - 赏析:诗人在春天的美景中感受到了一种惆怅之情,因为春光虽然美好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是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秋日拟归故乡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到自己故乡的想法,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如思乡、怀念亲友等),诗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2. 岸容江色澹城秋 - 这句话描述了江边的景色,“澹”字用来形容江水的颜色,给人一种宁静
诗句注释: 1. 贻诸孙业师解馆 - "贻"意为赠送,"诸孙"指的是子孙后代,"业师"是职业教师,"解馆"是指开设学校或讲学的地方。 2. 炳炳寒灯剪夜残,青衿从此励鸡坛 - "炳炳"形容灯火明亮,"寒灯"指冷清的灯光,"剪夜残"意味着在寒冷的灯光中度过漫长的夜晚。"青衿"是指古代读书人的衣服,"从此"表示从今往后,"厉鸡坛"是比喻勤学苦读的地方。 3. 过蒙启迪功逾倍 -
这首诗是元朝的诗人郑元祐在元日(即元旦)时写的,表达了他对新年新生活的期待和喜悦。 岭屋烟晴腊已消,太和再睹圣明朝。 岭上的屋子,因为烟晴而显得更加宁静,腊月已过,新年的太阳再次升起,预示着新的开始。 屠苏集宴聊从俗,丁卯题诗不用桥。 屠苏酒宴是新年的传统习俗,人们聚在一起品尝美酒,吟诗作对。作者说:“我虽然不善于诗词,但也要参与其中,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喜庆的时刻。” 别院风生杨柳细
贻诸孙业师解馆 开遍梅花腊未残,东风遥泄到书坛。 可应桑梓归宁易,独感光阴送别难。 剑佩拂霜星斗灿,客裘笼日晓枫丹。 须知此景辛勤处,博取长安锦杏看。 译文: 给子孙们留下一份事业,让他们理解并继承这份事业。 梅花已经盛开,虽然腊月尚未结束,但东风已经把消息传播到了书坛上。 家乡的亲人回家容易,而离别却使人感到难以割舍。 剑佩在阳光下闪烁,星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灿烂;早晨的太阳照耀着枫叶
寿吴碧冈八十一诞 三度函关寿未央,新诗曾记侑秋觞。 风光窈窕菊犹媚,淑气舒徐梅又香。 黄鹤每随穿壑杖,红尘不上钓溪航。 当筵莫讶仙筹亟,自是闲人岁月长。 注释: 1. 三度函关寿未央:指吴碧冈已经三次度过函谷关(古时关隘多以地名命名),但仍未达到人生的极限,即未到尽头。 2. 新诗曾记侑秋觞:指诗人曾在秋天时为吴碧冈创作了新诗,用来劝酒助兴。 3. 风光窈窕菊犹媚:形容景色优美,菊花依然盛开
译文 秋日的景致显得寂寞而遥远,我感叹自己流离在外无法回家。五月的时候因为一封信件,我便离开家乡远行。年老体衰使我变得畏缩,不敢过于亲近,以免被认为笨拙;我的病痛让我变得更加懒惰,以至于失去了往日的专注与热情。尽管江山美景让人陶醉,但世事无常如同浮云一般,难以捉摸和控制。只要庭院中生长着兰花和蕙草,我就无需忧虑白发会增添更多。 注释 1. 秋日拟归故乡:秋天时,作者计划回到故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