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谏臣
《赠别张明府二绝·其二》是明代诗人郭谏臣的一首诗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以及对友情深沉的情感。下面将逐句进行注释和分析: 1. 长洲苑外动征车: - 长洲苑外:指的是长洲的园林之外,可能是诗人的居所或友人的住所附近。 - 动征车:指征召官员的命令被下达,意味着即将有外出或调动。 - 征车:古代官员外出时乘坐的车,这里用来比喻出征或调动。 2. 去后琴堂月色虚: - 去后:离开之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秋日寄高大参省丈”,要求是分析诗句的意思、赏析句子的情感等。答题时,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及写作背景,从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分析。 “当年铨署并为郎,此日天涯各一方。”意思是:当年我们同为官员,现在却天各一方。 “雁度吴江秋色远,思君不见断人肠。”“雁度”点明时间,“吴江”指吴地的江水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二月江村见落梅" - 注释:“二月”指的是春季的第二个月,也就是早春时节。这里的“江村”指的是位于江河附近的村庄。春天的梅花是这个季节的典型景象。 - 译文:在早春二月的江边村庄里,我看到了满地散落的梅花。 2. "无端醉卧山窗下" - 注释:“无端”意为无缘无故或突然之间。“醉卧”表示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对梅花的喜爱,也可能是其他)而醉酒后躺在床上
【注释】 山川:指山和江。嘉:美好。烟霞:云霞。策蹇(jiǎn):骑马。相访:探望。寒梅:冬末早春开花的梅花,这里指早梅。为:替。道:说起。 赏析: 雪后 雪后山川景倍嘉,东郊初日弄烟霞。幽人策蹇来相访,为道寒梅己放花。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描写了诗人在雪后初晴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与隐士朋友的一段交往情景。全诗清新自然,意境幽雅。首句“雪后山川景倍嘉”,写雪后大自然的变化
西风吹动细雨,带来些许微寒。我隐几而坐,香气散尽,午睡已醒,梦境残存。听说江湖之远,可以乘风破浪而行。于是我挥洒扁舟,散发弄渔竿,畅游于江湖之间。 注释: 1. 西风:秋风,指秋天的风。 2. 雨动:秋雨初降时的声响。 3. 微寒:微凉。 4. 隐几:指在几案旁边坐下。 5. 香消:香气消散。 6. 午梦:中午做的梦,即午睡。 7. 闻说:听说。 8. 可乘兴:可以趁机兴起、兴致勃勃地做某事。
【注释】 英妙终军:指汉代终军,字子云,少时学律令,博通百家,武帝闻其才,欲以为郎,后以军功封为武陵侯。吴中佐郡:指吴县县尉,终军曾作《吴郡策》,劝吴王不要听信谗言。日悬鱼:指汉元狩四年(前119),终军出使南越,被诬告盗官印,被捕下狱,他请法官判自己有罪,说:“臣谨伏法”,意思是愿受重刑,并把所佩带的符节悬挂起来,表示自己清白无罪。祖道:在路旁设祭坛祭祀远行者。仙踪远:指终军去边远地区
注释:在枳棘丛中三年的羁留,皇帝的征书远下到建章宫。两只大雁飞向云霄。花县春天到来时祇是自红。 赏析:此为一首送别诗。诗人以“三载”起笔点明与张明府分别时间之久,又以“枳棘丛”“征书”、“双凫”、“云霄”等词语,写出诗人被贬谪之地的荒凉偏僻,以及离别时的悲凉凄怆的心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尾联写春光明媚之时,只花县(今属江西)的花朵盛开了
诗中“把袂江亭岁欲徂”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场景,其中“把袂”意为挥手,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江亭”指的是江边的亭子,暗示了离别地点的具体位置;“岁欲徂”则表示一年即将过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春风依旧长䕷芜”中的“春风”和“长䕷芜”都是春天的象征,春风代表着生机与活力,而“长䕷芜”则可能暗指荒芜之地,这里的对比突出了春天虽已来临,但荒废已久的土地上仍未有复苏的迹象
春风一棹过毗陵, 握手匆匆别恨增。 我欲南还君北上, 夜深篷底独挑灯。 注释:春天的微风中,一叶扁舟驶过了毗陵,我们紧紧握手告别,心中增添了难以言说的遗憾。我本打算返回南方,但现在你却要北上,我独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挑着灯在船篷下思念着你。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和心情。春风拂面,一叶扁舟载着两人,从美丽的毗陵出发。他们紧紧握手,依依不舍
紫薇花为风雨所伤 庭院里的紫薇花烂熳盛开,已经持续十个十天的红色,比二月中春英更胜一筹。 底事夜来风雨恶 为什么今夜风雨如此凶恶? 胭脂零落粉墙东 胭脂花沾满了红色的墙壁,在东风下凋零零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庭中紫薇花遭风雨摧折的景象,借以抒发自己对时局动荡、政局不稳的不满和愤慨情绪。全诗语言质朴,形象鲜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