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于汴
```plain 省躬诗(其一) 小鉴鉴以面,巨鉴鉴以身。不比明月光,岂识乾与坤。 译文注释 - 小鉴鉴以面: 镜子很小,只能照见自己的脸面。 - 巨鉴鉴以身: 镜子很大,可以照见全身。 - 不比明月光: 比喻镜子的照面有限,不能全面反映事物的真相。 - 岂识乾与坤: 难道能够认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吗? 赏析 曹于汴的这首诗,通过对镜子的描绘,寓意深刻地表达了人生哲理。小镜仅能照见其面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全诗的内容理解透彻,再仔细阅读选项,逐句比对,看是否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我全而人毁,毁者当自怒”,这是说,我自己是完完整整的,别人却毁谤我,毁谤我的人应当自己感到愤怒。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别人毁谤我,是因为我自身有缺点,而不是别人的错。 “而我乃怒之,芸人忘其故”,意思是说我反而去激怒别人,而芸人(即别人)却忘记了他原来的过错
【注释】盘礴:指作画时聚精会神地观察对象;胡不:何不;虚:空虚,这里指不要自满。 【赏析】此诗以“省躬”二字为题,意在勉励自己。诗人通过作画来反省自己,希望以画史盘礴的精神状态,一择敌化工的境界来修养自己。全诗言近旨远,寓理于景之中,发人深省
注释:利根是坚硬的,漆则很光滑。 译文:锋利的刀刃可以砍断千万丈的利根,但漆却能像丝一样滑过它。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刀与漆的诗。锋利的刀能斩断坚硬的利根,但光滑的漆却能滑过刀锋。这里用“利根”比喻坚硬之物,“漆”比喻光滑之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刀与漆的不同特性,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
【释义】 血气相驱役,真成傀儡身。 不知伏火处,那知已成焚。 【赏析】 本诗首句“血气相驱役”,意谓人被血气所驱使,犹如傀儡一般。第二句“真成傀儡身”,则是指人一旦成为傀儡,就失去了自我。第三句“不知伏火处”,意谓不知道火灾的潜伏之处在哪里。末句“那知已成焚”,则是指火灾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人们却浑然不觉,甚至毫无所知。这首诗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愤慨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忠臣的作品。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分析: 1. 龙逄冢:这是对古代忠臣龙逄(或称“龙逢” )的尊称。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但在历史上因直言进谏而被处死。 2. 下马高坟泪欲零:诗人在墓地前停下车马,站在坟墓前,泪水不禁流淌下来。这个动作形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哀思。 3. 忍闻忠荩被严刑:诗人不忍听到龙逄因忠诚直言而受到严厉的刑罚。这里的“严刑”表达了诗人对龙逄遭遇的同情和愤慨。
【注释】 省躬:反省自己。文:这里指风,即“水”。 过:经过。 自:自然,本身。 观者乃文之:观赏的人才是文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借风和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 “风从水上过,文成风不知。”诗人首先描述了风和水的相遇。风从水面上吹过去,却没有带走水的任何杂质,反而使水更加清澈。这里的“文”指的是水,而“风”在这里并不是真正的风,而是水流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的波纹。
【注】: 1. 村醪(láo):指农家自酿的米酒。 2. 采:摘取,指采摘野菜。 3. 高岭:指山顶或山脊。 4. 为逐花阴移小床:意为为了躲避阳光,把小床移到树下。 5. 扃(jīng)户牖(yǒu):关上门窗。 6. 岚光(lán guāng):山林间的雾光。 7. 短长:指事物的长短、得失,这里指好坏、优劣。 译文: 村居的生活总是充满了乐趣,我常在瓮里装满了美酒
【注释】 刘冲倩诞初子:刘冲倩,即晋朝诗人刘琨的妻子。锡朋:刘冲倩所生的儿子刘琨(字越石)。 相看不尔如:看着你并不像你的父亲刘琨。尔:你,指刘冲倩的儿子刘琨。 他年年似我:你将来的岁月将像我一样度过。 忆取尔之初:不要忘记你父亲诞生之时。 【赏析】 这首诗是刘冲倩为丈夫刘琨写的悼亡诗作。 全诗共四句,第一句交代了妻子与丈夫相识的时间,“刘子”指刘越石;“今方赤”意指今天刚刚出生
【注释】 省躬:反省。 人不幸不及,相看成自惊:人生不幸,不如别人,相互比较起来就感到自己很幸运了。 莫讶醉人醉,未饮不为醒:不要认为醉人喝醉了,不喝酒的人是不会醉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人不幸不及”,“自惊”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希望统治者不要只考虑个人荣辱而忘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莫讶醉人醉”,意思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