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相驱役,真成傀儡身。
不知伏火处,那知已成焚。
【释义】
血气相驱役,真成傀儡身。
不知伏火处,那知已成焚。
【赏析】
本诗首句“血气相驱役”,意谓人被血气所驱使,犹如傀儡一般。第二句“真成傀儡身”,则是指人一旦成为傀儡,就失去了自我。第三句“不知伏火处”,意谓不知道火灾的潜伏之处在哪里。末句“那知已成焚”,则是指火灾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人们却浑然不觉,甚至毫无所知。这首诗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愤慨之情。
血气相驱役,真成傀儡身。
不知伏火处,那知已成焚。
【释义】
血气相驱役,真成傀儡身。
不知伏火处,那知已成焚。
【赏析】
本诗首句“血气相驱役”,意谓人被血气所驱使,犹如傀儡一般。第二句“真成傀儡身”,则是指人一旦成为傀儡,就失去了自我。第三句“不知伏火处”,意谓不知道火灾的潜伏之处在哪里。末句“那知已成焚”,则是指火灾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人们却浑然不觉,甚至毫无所知。这首诗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愤慨之情。
诗一: 南州高士出皇都,阴雨三旬汇若湖。 一旦铨郎辞墨绶,满朝台谏伏青蒲。 注释:南州高士,指徐明衡;皇都,指南京;阴雨三十日,形容时间久长;汇若湖,指的是杭州西湖。 赏析:首句写徐明衡作为南州的高士被选拔至皇都,暗示他具有非凡的才能和地位。第二句描绘了一个长时间的阴雨天,形容时间的漫长和环境的艰苦。第三句表达了徐明衡离开官场后,满朝官员都对他表示敬意和羡慕。第四句则是对徐明衡的赞扬
注释:三月的黄河汾水两岸风光秀丽,我行走在通往献王家的道路上。清江上空有云朵守护,龙眠山安然无恙;碧汉天空风高气爽,雁群斜飞成行。道路崎岖忘记辛劳,因日食而感到疲惫;尘襟忽然变得清新,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光辉仪态不能让人隔绝,柳树轻拂着青枝,梅花绽放着芬芳。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前往献王家的路上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到的美好心情。诗中“三月河汾剩物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河水清澈
【注释】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是南宋诗人陈亮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第四首,作者借“游丝”自喻,以“赘疣”、“扰”、“钩”等词,抒发自己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之情。 身外:身上。赘疣:赘生在皮肉上的瘤子。 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事:指世俗的名利、权位。 翻成:反而使……变成……扰:扰乱。 直肠:通体正中;比喻正直的人。硬作钩:把正直的人当作钓饵。 甘饮:乐于饮酒。 著屐(jī):穿木底的鞋。屐,音基
睿思讲罢讲何思,请更参详率性时。 膝下瞻依宁俟虑,井边怵惕那容迟。 也知研究堪穷髓,绝胜疏浮但撩皮。 只是不思原圣脉,入门争可让些儿。 注释: 1. 睿思:深远的思考,指对学问或真理的深入思考。 2. 讲何思:询问如何思考或如何对待思考。 3. 率性时:遵循本性的时候,即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本性去行动。 4. 膝下瞻依:形容子女或下属对父母或上级的依赖和尊敬。 5. 宁俟虑:宁愿等待思考的结果
注释:牛耳词坛,指文人聚集的词坛。孰与京,与谁相比?留连,舍不得离开。端为迟行,是为了推迟行程。几年相忆,好几年来一直思念。双鱼赤,指书信。躬逢,亲自遇到。错落奚囊,指才学出众或学问渊博的人。刚喜极,非常高兴。咨嗟嫠纬,指感叹自己年老色衰。却愁生,感到忧愁。全凭一醉浇离绪,全靠借酒浇愁来消解离别的痛苦。到东人,指东晋名士谢安。呼酒觥,请喝酒。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告别友人太宇贤藩时所作
【注释】 勿用区区叹德孤:不要因为自己德才不济而感叹孤单。 茫茫宁匪尽人夫:茫茫大海难道不是天下所有的男子吗? 试询乾父皆男也:试着问问那些父亲们,他们都是男的啊! 可道街氓不圣乎:可以这样说,街头的百姓中难道没有圣人吗? 有我一堂分肺腑:有我一家人,我们的家就像肺腑一样。 同人千圣点头颅: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也能像千千万万圣贤一样去努力、去奋斗。 阳和未到冰难解:太阳暖和了,冰雪才能融化。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诗句和翻译: 第一句“共道榴花结子多”,意思是说人们通常认为榴花(即石榴)的果实非常多。这里,“共道”表示大家普遍的看法,而“榴花结子多”则是对这种看法的具体描述,强调了榴花果实的丰富。 第二句“百花阶下共森罗”,描述了一种景象,即在百花盛开的台阶下,各种花卉繁盛地生长。这里的“百花阶下”指的是一个花卉众多的地方,而“森罗”则意味着丰富多彩且密集。 第三句“滔滔万派归沧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诗如下: 吾性原从未有孩,五常百行甫成才。 太初太始须参也,一欲一为可漫哉。 身濯江流才是洁,眼迷跬步未云开。 曾观乡党十篇否,检点衣裳饮馔来。 注释: 1. 吾性原从未有孩:我的性格原本没有孩子气,即纯真无邪。 2. 五常:儒家认为的人的五种基本道德修养。 3. 百行:指人的各种行为和品德。 4. 太初太始(tài chū tài shǐ):古代哲学用语
【注释】 和:应和;天部:指天上。尼山:指泰山,因山上多石而得名。盍(hé):何不。分:区分。介:界限,界限分明。殷殷:勤苦的样子。防错:防止差错。殷殷防错常询路,战战临深为过关:殷殷地勤于防范错误,常常询问道路,在深深的水中过河,要谨慎行事。老我:指作者自己。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中宵耿耿未能闲:深夜里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赏析】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其七》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
注释:不要随便把心意当作心,才说寻找心是找不到的。 固然在一腔难以问际,虽然万备不容针。 不是凭轴在空轮饰,觅得丹来遍地金。 千古斋心颜氏子,聪明黜尽只潜沉。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修炼和悟道的深刻见解。首句"等闲莫把意为心",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把心意当作真正的心;次句"才说寻心无可寻",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指出真正的心是无法寻找到的。第三句"固在一腔难问际",则揭示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鉴空水之止,纤尘不掩光”意思是:镜子里的水面静止不动了,连一点尘埃也没有。“人心尘无许”,意为人的心地没有污垢,“顿尔成昏茫”,意为一下子变得模糊不清。这四句大意是:人的内心没有污垢,像镜子一样洁净明亮(或:人的心灵像镜中的水一样清澈透明)。 【答案】 译文:人的内心没有污垢,像镜子一样洁净明亮(或:人的心灵像镜中的水一样清澈透明)。 赏析
注释:利根是坚硬的,漆则很光滑。 译文:锋利的刀刃可以砍断千万丈的利根,但漆却能像丝一样滑过它。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刀与漆的诗。锋利的刀能斩断坚硬的利根,但光滑的漆却能滑过刀锋。这里用“利根”比喻坚硬之物,“漆”比喻光滑之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刀与漆的不同特性,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全诗的内容理解透彻,再仔细阅读选项,逐句比对,看是否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我全而人毁,毁者当自怒”,这是说,我自己是完完整整的,别人却毁谤我,毁谤我的人应当自己感到愤怒。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别人毁谤我,是因为我自身有缺点,而不是别人的错。 “而我乃怒之,芸人忘其故”,意思是说我反而去激怒别人,而芸人(即别人)却忘记了他原来的过错
【注释】宿爱:旧爱,即“宿仇”。断:断绝。营营:忙碌的样子。彼岸:指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或佛教的修行境界,泛指理想的境界。 【赏析】 这首七绝诗写人生在世的矛盾心态。诗人以“宿爱”和“宿嗔”来概括人世间的恩怨情仇。这种恩怨情仇,往往纠缠不清,难以割断。“营营阶序间”,是说人们忙忙碌碌地奔波于尘世之间,为名、权、利而争斗不已。“何日登彼岸”,则表示自己渴望摆脱这种纷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境界。
释义: 虚怀纳贤,才能受益匪浅;真正有智慧的人,能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 向别人学习,才能获得更多,才能真正达到不怒自威的境界。 注释: 1. 请益居其虚:虚指谦虚,请益即请教别人。居其虚意为保持谦虚的心态去向他人请教。 2. 受益居其愚:愚即愚昧,受益即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或帮助。 3. 请益而益至:请益是向别人请教,而通过请教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收获。 4. 真能不怒无:真指真诚
【注释】盘礴:指作画时聚精会神地观察对象;胡不:何不;虚:空虚,这里指不要自满。 【赏析】此诗以“省躬”二字为题,意在勉励自己。诗人通过作画来反省自己,希望以画史盘礴的精神状态,一择敌化工的境界来修养自己。全诗言近旨远,寓理于景之中,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