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穆
注释: 1. 端水无山不接天,一丘殊爱足周旋。 端水没有高山就没有尽头,一块小山丘就足够让人流连忘返。 2. 寒林抱石分幽路,断壁奔泉出绿烟。 寒冷的树林抱着石头分开幽静的路,断壁中奔流的泉水冒出绿色的烟雾。 3. 禅室桃花应悟后,仙源灵药岂知年。 在禅宗寺院中赏花悟道,寻找仙源灵药却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4. 闲同倚杖逢僧返,借得云房对月眠。 闲暇无事时,我常常倚着拐杖遇到僧人回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赏析,解答时要抓住全诗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答案】 ①过澹归和尚柚堂 过澹归和尚的柚子堂(在今浙江余姚) ②清秋肃肃坐岩扉,九月严霜暗上衣。 清朗的秋天里,我坐在寺门的岩石上,身上衣襟被九月的冷霜染得斑斑点点。 ③檐外闻香知果熟,堂前留草听虫依。 屋檐外的花香使我闻到柚子熟了,堂前的草地又让我听到小虫在树上爬来爬去。 ④疏林钟后无馀响,残月楼中有剩辉
这首诗是苏轼在黄州避暑时所作的《黄州避暑弘化庵》。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日长花暖锦离离 - 日头渐长,花儿温暖,锦绣般的花朵纷纷展开。 地僻参馀为启帏 - 地处偏僻,周围没有其他建筑,只有自己一个人打开窗户(启帏)。 信有玄琰听怪石 - 相信有神仙一样的人能听懂奇石的声音。 惭无佳句答黄鹂 - 惭愧自己没有好的诗句来回答黄鹂的鸣叫(黄鹂即黄莺)。 烟消弱柳眠初起 - 烟雾散去
泛舟 兰渚清风作夜歌,野情人外谢衣冠。 花明曲岸秋初霁,柳暗幽栏水欲寒。 倒影石楼波寂寂,隔帘瑶瑟月漫漫。 灵槎恍髴通无际,遮莫星河得异观。 - 注释: - 兰渚:指兰溪的岸边,这里用作泛舟的地点。 - 清风作夜歌:夜晚的微风伴随着歌声,仿佛是一曲优美的夜歌。 - 野人:指山野中的隐士。 - 谢衣冠:表示脱下官服,换上平民的衣物,形容远离官场的隐逸生活。 - 花明:指岸边的花显得格外明亮。 -
禅山过宿邝无傲 十年重宿习家池,高论翻为百感滋。 兄弟几人存白发,天涯惟汝共低眉。 一帘过雨蛙争聒,镇夜留镫鹤不疑。 久订岩阿悲世事,长歌谁与采山芝。 注释: 1. 禅山过宿:在禅山(今江西南昌)住宿,这里指作者在禅山的住所过夜。 2. 邝无傲:即“邝埜”,字无傲,号澹庵,广东东莞人,明末诗人。 3. 十年重宿习家池:作者自述十多年前曾在此宿过,此处回忆十年前的情景。 4. 高论翻为百感滋
【注释】 海国:泛指海外。谢安,东晋政治家、文学家。赵飞燕,汉成帝皇后,善舞,能作掌上舞。红丝:女子结红丝带相约。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王公子小史的感伤之作。 首联“今年别似去年时,海国秋花暗绿漪”,写别情之深,时间之久,地点之远。这两句以对仗见长,“今”与“昔”对照,“别”与“留”对照,“年”与“海国”对照。“海国”二字,点明地点,使全诗意境开阔,空间扩大
同区启图戴安仲何石闾游陈秋涛宗伯云淙 层岫纡回欲达霄,平分绿野结僧寮。 轻云出壑春无尽,绝鸟浮天望不遥。 夜静松涛翻石壁,秋深兰气过溪桥。 红尘扰扰深千尺,谁向林泉得共消。 注释:在群山之间曲折蜿蜒,似乎要直上云端。绿色的原野被分割成一片片的僧人房舍。 轻轻的白云飘出山谷,春天似乎没有尽头;飞鸟从天空中掠过,仿佛遥不可及。 夜色宁静时,松涛翻滚着撞击石壁;秋天到来之时,兰花的香气弥漫过小桥。
秋杪李慧庵招游白云蒲涧同胡约庵吴锦文两司理沈甸华朱公是李方水伍仲枢诸友 城皋秋路草烟寒,千仞青峰抚轼看。 流水香分仙涧邈,幽林云散戒坛宽。 愧逢飞盖西园后,肯谓攒眉白社还。 知有玄晖诗句好,重携高咏上孤峦。 注释: 1. 秋杪:指秋季末梢。 2. 李慧庵:作者的朋友,邀请他游览白云蒲涧。 3. 胡约庵、吴锦文:也是与作者一同出游的朋友。 4. 沈甸华:名字未详,可能是另一位朋友。 5. 朱公
【注释】 寒食:在夏历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即清明节前一两天。 节候似无关道眼,物情谁肯学闲身:意思是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但人们还是像平时一样,忙于自己的事,不关心春天的到来。 布谷催荒陇:指布谷鸟在催促春耕播种,因为布谷鸟的叫声像是催人快去耕地的样子。 烟断岂因寒食日:指清明时节,烟雾消散,但并不因为寒食节而有所变化。 粤南时有未炊人:指广东南方地区,时常有尚未做饭的人(指那些生活贫困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手法来分析。“一冬清绪坐难安”,写诗人在严寒中寻找梅花,心情难以平静。“竹杖寻香”是说用竹杖寻找梅花的香气。“古坛”指的是梅花盛开的地方。“白屋定知高士隐,红楼更有玉人看”,意思是说,在梅花盛开之处,一定有隐居的高士,在红楼,一定有欣赏梅花的佳人。“孤根岂合人间艳,冰蕊应添石室寒”,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