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水无山不接天,一丘殊爱足周旋。
寒林抱石分幽路,断壁奔泉出绿烟。
禅室桃花应悟后,仙源灵药岂知年。
闲同倚杖逢僧返,借得云房对月眠。
注释:
- 端水无山不接天,一丘殊爱足周旋。
端水没有高山就没有尽头,一块小山丘就足够让人流连忘返。
- 寒林抱石分幽路,断壁奔泉出绿烟。
寒冷的树林抱着石头分开幽静的路,断壁中奔流的泉水冒出绿色的烟雾。
- 禅室桃花应悟后,仙源灵药岂知年。
在禅宗寺院中赏花悟道,寻找仙源灵药却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 闲同倚杖逢僧返,借得云房对月眠。
闲暇无事时,我常常倚着拐杖遇到僧人回家,借了云房对着月亮睡觉。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风景画。首句“端水无山不接天,一丘殊爱足周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他认为,无论多么高峻的山峰,只要与水面相接,就能看到无边无际的美景。同样地,他对于一丘小山也充满了喜爱,因为它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接下来两句:“寒林抱石分幽路,断壁奔泉出绿烟。”进一步描绘了这美丽的景色。在寒冷的树林中,巨石被抱拥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幽静的小径;而在断壁之中,奔涌而出的泉水仿佛带着绿色的烟雾。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第三句:“禅室桃花应悟后,仙源灵药岂知年。”表达了诗人对于禅理和仙药的追求。他认为,在禅宗寺院中赏花悟道是一种心灵的修养,而寻找仙源灵药却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追求。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超脱态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佛教和道教文化的理解。
最后两句:“闲同倚杖逢僧返,借得云房对月眠。”则描绘了诗人与僧人一起散步、聊天的情景,以及他在月光下安睡的场景。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喜爱,也表现了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他喜欢在月夜之下,与朋友一起漫步于山林之间,享受那份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宗教和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