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嗣纲
这首诗是杜甫在除夕立春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立春时节的美景和生机。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江阁潮潆水槛开,忽惊残腊送春来。 (“江阁”即江边的楼阁,“潮潆”指潮水环绕之意,“水槛”即栏杆上的水波荡漾,“残腊”指旧年的最后几天) - “江阁”:指的是位于江边的建筑。 - “潮潆”:潮水环绕。 - “水槛”:栏杆上的水波荡漾。 - “忽惊”:突然感到。 - "残腊":旧年的最后几天。 - "送春来"
【诗句】 乡关遥隔海天长,孤馆寒灯夜未央。 随俗送穷频酌酒,怀人多病一沾裳。 十年书剑空成梦,半世风尘也自伤。 今日尽禳东浙事,年来斑舞醉壶觞。 【译文】 家乡遥远隔着海和天,孤零零的旅店中寒灯亮着没有尽头。 顺应习俗送走贫穷的人频频举杯,怀念故人身体多病只能沾湿衣襟。 十年间读书做官只留下一场空梦,大半辈子飘零辗转也自感悲伤。 今天彻底解除了东边的战事,这些年因战乱而斑白头发舞动在酒杯之间。
西南话别卢璋侯刘崇圭兄弟在西南地区,树木的色彩映衬着参差的山色江水。滔滔的江水在曲折中转流。 你正逢着蓟门风遇顺,我追随龙水势非宜。 对着流淌的江水把酒举杯难以告别,挥舞宝剑长歌只自知。 细听黄莺鸣声百啭,迁乔幽谷两何为? 注释: - 西南话别卢璋侯刘崇圭兄弟:在西南地区,树木的色彩映衬着参差的山色和江水。滔滔的江水在曲折中转流。 - 君向蓟门风遇顺:你正逢着蓟门风遇顺。 - 予从龙水势非宜
诗句释义 1. 送何如弟赴试礼闱: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为他的兄弟何如弟准备赴试的礼仪和考试事宜,“赴试”指的是参加科举考试。 2. 珠江此日送行旌:这里指的是在珠江边为何如弟饯行,“送行”表示送别。“旌”通常指旗帜或者象征物,这里可能是指送行的旗帜或者其他标志。 3. 把酒河梁几弟兄:把酒意味着举杯饮酒,河梁可能是河边的桥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和兄弟们在河边举杯畅饮的场景。 4.
这首诗是给四弟贺添仲孙的贺信。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弟弟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其成就的期望。 诗人描绘了一片壮丽的景象:“蹠掌青云当户开,再逢维岳降祥来。”这里,诗人用“跖掌”来形容云朵,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青云”则象征着高远、纯洁的天空,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人用“当户开”来形容天空的美丽,仿佛一扇门户,邀请人们进入这片美景。而“再逢维岳降祥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内容,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选项要求,分析运用的手法及其效果。本题中,“策画未工田舍计”一句,“策画未工”的意思是说,当初的策划还没有完成,“田舍计”指的是农家的生计之道;“贻谋惟善子孙营”的意思是说,留给他们的谋略只是让他们善于经营子孙的事情;“卜筑如灵宝”,是比喻兄弟之间相互帮助、扶持;“更忆围园似邵平”
马不停蹄迎雪夜,何需辞劳? 目中小丑非逃者,七擒曾见获魂慑 三气方知亮计高,床上捷书应折屐 天涯载酒有同袍,蔡人亦为吾人血 渤海尽卖刀,今朝换新颜 赏析: 《擒送贼兼柬何青霞》是明代张嗣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将士们英勇奋战、不畏艰险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忠诚于国家、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首联“匹马何辞雪夜劳,目中小丑不须逃”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刻画了将士们在雪夜中的辛勤付出和坚定信念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踏破芒鞋觅地难,廿年今始见重峦。 - 释义:形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地方。 - 译文:踏破了芒鞋去寻找土地,二十年来今天终于发现了壮丽的山脉。 2. 形成双凤冲天起,局转群龙护穴蟠。 - 释义:比喻有才能的人像鸟儿展翅飞向高空,而周围的人才如群龙环绕着他们。 - 译文:形成了两只凤凰冲向天空,周围人才如同群龙环绕着他们的住所。 3. 最喜邑城为武库
诗句输出: 弯孤策杖耀威风,名冠时流自不同。 译文输出: 你手持拐杖,如同勇士,威风凛凛,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幕府中的人自然会虚位以待,期待与你共商国是;各位官员也无不望尘莫及,想要效仿你的英勇。 注释输出: - 弯孤(弯曲的拐杖):形容手持拐杖的形象,强调其独特性和威严。 - 策杖(持杖而行):古代士人出行时的装束,表示身份和地位。 - 耀威风:展示自己的威风和气势,令人敬畏。 -
这首诗描绘了鸡西献俘的壮观场面,以及诗人在战后的感慨。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鸣铙进榜入鸡西(译文):鸣响战鼓,高喊号子,浩浩荡荡地进入鸡西。 2. 骤雨狂风四望迷(译文):突然降临的暴雨和狂风吹得四周一片迷茫。 3. 谁谓挥戈能转日(译文):谁说挥舞武器就能扭转乾坤?比喻战争的胜利并非易事。 4. 自怜披甲欲沾泥(译文):自己却担心铠甲上会沾满泥土,形容战争的艰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