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诩
注释: 1. 膏火人间遍:膏火,点燃蜡烛,照亮黑暗。人间遍,指在人间到处都能看到。 2. 烟霞物外寻:烟霞,指山间的云雾和山间的彩霞。物外寻,指寻找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3. 人须离苦海:苦海,比喻人生的苦难。 4. 鸟亦傍丛林:鸟亦,表示鸟类也会。傍,接近,靠近。丛林,指密集的树木。 5. 见佛宁为佛:见佛,看到佛陀。宁为佛,表示宁愿做佛也不愿意做其他事。 6. 传心欲了心:传心,表示传授佛法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1. 东去云山几万寻,秋风使节未登临。 - 这是第一句,描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东去的云山延绵万里,秋天的使者还没有登上高处。这里的“云山”指的是遥远的山峦,象征着壮丽的自然景色。而“秋风使节”则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使命的开始。 2. 路经铁柱看云久,梦入兰亭落叶深。 -
【注释】: 1. 满天风雨倦登楼:形容诗人厌倦了整天奔波劳累,想要在风雨中休息。 2. 独引黄花酒一瓯:指独自品鉴菊花酒,享受宁静的时光。 3. 壮岁妄希颜氏乐:形容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但现实却让人失望。 4. 衰龄深抱杞人忧:形容年老时,对世事忧虑重重。 5. 风云空想千年会:想象与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但现实中却是孤独一人。 6. 山水聊为半日游:形容游览山川美景,享受片刻宁静。 7.
蒲涧寺 蒲涧寺:位于中国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境内,是一个古老的寺庙。古刹白云颠:形容寺庙周围云雾缭绕的景象。人从树杪穿:指人们从寺庙的高处穿过。江山真在眼:形容寺庙周围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栋宇不知年:指寺庙历经岁月依然屹立不倒。塔影连沧海:形容寺庙的塔影与大海相连,形成一幅壮观的画面。泉声彻九天:形容寺庙的泉水声音传遍整个天空。红尘飞不到:指尘世中的纷扰无法到达这里,强调寺庙的清净与宁静
怀林见素先生时,巡抚江右。 八壶仙人携药囊,囊里多传救世方。 盖顶有天开日月,车前无地着风霜。 曾闻洛下归司马,又见朝端用李纲。 东海渔翁身日远,了无经济得商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见到一位姓林的见素先生时所写下的诗句。诗人对见素先生进行了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句“怀林见素先生时”,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对见素先生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这里的“怀”字
小西湖咏竹 竟日忘言对此君,参差碧玉势凌云。 阴浓高盖周遭立,声动钧天断续闻。 绕屋云深藏凤迹,拂波风缓显龟文。 傲然一枕羲皇上,吹醒凉飙酒半醺。 注释: 1. 竟日忘言对此君:整日忘却言语来描述竹子的高雅。 2. 参差碧玉势凌云:参差不齐的碧绿竹子像碧玉一样,高耸入云。 3. 阴浓高盖周遭立:竹林四周阴暗而浓密,竹子仿佛是高高的帐篷。 4. 声动钧天断续闻:竹子的声音如同天上的乐曲
诗句原文: 如许清才属妙龄,眼中皂白自分明。一囊风雅包长吉,满纸云烟扫率更。既把凤歌非楚隐,肯将蚓操是于陵。南游再得真州诀,管使成功似折莛。 译文: 如此才华横溢的青年,眼中自有黑白分明。一卷风雅包罗万象,宛如长吉的诗篇,满纸云烟仿佛扫过率更的笔端。已经用凤歌表达不是楚隐,愿意用蚓操表达是于陵。南游再次得到真州的秘密诀窍,定能使成功犹如折断了草茎。 注释: 1. 如许清才属妙龄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所以首先要理解全诗意思,然后再逐句解释和分析。 “高凉郡判吴君遗鹤”:高凉郡判官吴君送给我一只仙鹤; “宴乐亭台近落成,谁将一鹤伴孤生”:宴乐亭台快要建成了,谁把仙鹤作为礼物赠给我?我独自生活,孤独无依; “秋深月长青田影,日上风传碧落声”:秋天来临,月光明亮,在青田的影子中,传来了风的响声; “对客舞时夸独步,穿松行处号双清”:当有客人来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景泰寺”要求对诗进行逐句的翻译和注释。答题时注意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手法和情感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①风景优美的地方不必远行,云中的峰峦载着我的酒杯经过;②我呼唤鸾鸟与刘鋹对话,为避暑讲说秦佗的轶事;③涧水弹奏金石之声,山花像绮罗一样美丽
【注释】 次韵欧元圭二首 其二: 东篱采菊制颓龄,忽见南山眼自清。 山水高深怀古调,云衣苍白任流形。 病躯垂老依衡岳,血泪无缘洒孝陵。 柱把贱名污圣德,自知孱力不胜莛。 【赏析】 此是作者为友人元稹的《同乐天和答诗二十首》中的第二首写的一首和诗,也是对这首诗的回答。元稹在诗中以“东篱”自比,说“我亦东山隐逸翁”,而“采菊”则暗指自己“无才思”。作者在和诗中首先肯定了元稹的才华,并谦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