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诩
江门三首 风光误认桃花源,烟树之上舂陵村。瑞雪频年飞百粤,德星白日照江门 注释与赏析: - 诗词原文: 江门三首(在新会二十里。)其三 风光错认桃花源,烟树上有舂陵村。 瑞雪频年飞百粤,德星白日照江门。 - 译文: 在江门的山水之间,我仿佛误入了桃花源,那烟雾缭绕的山上,隐约可见舂陵村的影子。每年冬天,瑞雪纷飞,它如同从百粤之地飞来的使者,为江门带来了无尽的祥和。而在江门的上空
玉舄仙人何处归,月明鹤驭见依稀。 诗句释义:在月光明亮的夜晚,仙人的足迹已经消失,只留下那依稀可见的影子,仿佛是一只白色的仙鹤在空中飞翔。这是对仙人离去后留下的神秘和虚无感的描述。 译文输出:玉足神仙何处归来?月光照下,仙鹤的影子显得模糊不清。 注释解释:玉,这里指的是仙人的鞋子,象征着尊贵和纯洁。玉足,即“玉足仙人”,指代仙人。仙人,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何处归来,表示仙人的去向成谜。月明
诗句译文: 全后燕京去不还,一陵谁道葬香山。 颇疑也只衣冠在,月色长如见母颜。 注释: 全后燕京:指的是全太后的陵墓,位于北京。 去不还:离去而不归还。 一陵:一座坟墓。 谁道:谁说。 葬香山:埋葬在香山。 颇疑:怀疑。 也只:仅只是。 衣:指尸体。 冠:头巾。 在:存在。 月色长如见母颜:月光照耀之下,如同看见母亲的脸庞。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世上自有郭璞眼,江门水作龙门看。 春风几见童冠游,千古还闻川上叹。 注释:世上确实有人有郭璞那种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他们就像站在江门的水边,可以清晰地看到水流的变化如同龙门一般。每当春风拂面时,我总能看到许多年轻人穿着童帽戴着童冠在河边游玩嬉笑,这是自古以来就传颂的美事。然而,也有许多人因为世事沧桑而感叹,仿佛这川流不息的江水也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陈献章的作品
注释: 洸口二首 昔年洸口一鸱夷,影响千秋迹不移。 南去北来无了日,水光山色有馀悲。 译文: 昔日的洸口有一个鸱夷,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千秋万代。 从南到北再到南去,时间已经过去,但它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 这里的风景美得让人感到悲伤,水面上的倒影和山中的景色都充满了哀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家乡的回忆和怀念之情的抒发,表达了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感慨。诗中通过“昔年”一词
《菊坡亭》是明代张诩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菊坡亭”位于广东增城市凤凰山,因南宋理宗皇帝赐予崔与之的“菊坡”,而建有这座亭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诗歌原文: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西望罗浮万仞青,到处事功唐李泌。 暮年风节汉严陵。 2. 关键词解析: - 秋风起兮白云飞: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白云随风飘荡,秋风带来凉爽的感觉。 -
注释:朝元宫里秋风早,清海楼头夜月还。 兴废百年如走马,番山多错认禺山。 译文:朝元宫中秋天的风早已吹过,清海楼上夜晚的月光依旧。 兴盛衰败如同骑马奔跑一般短暂,多亏了番山与禺山之间的差异。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朝元宫和清海楼的美丽景色以及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的变迁。首句“朝元宫里秋风早”,描绘了秋风吹拂的景象,展现了朝元宫的雄伟壮丽。第二句“清海楼头夜月还”
伏波将军庙 连山高高湟水深,俎豆当年为谁设。 试问淮阳百万师,何如郦生三寸舌。 注释 - 连山:指连绵的山脉,象征地理环境险要。 - 高高:形容词,形容地势之高峻。 - 湟水:古水名,今青海湖附近河流。 - 俎豆: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祭器和食品,此处借指对历史功绩的纪念。 - 当年:指过去的时间,用于强调对过去事件的回忆。 - 为谁设:为什么设置这些牺牲品或祭品。 - 试问:试探性地询问。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天接潮头来舫白”,潮头:指江口的海水;来舫:来船。意思是潮水涌上江口,白色的船只驶来。 “云横水口映蓑明”,水口:指江口;蓑:用草编成的雨具;明:指明亮。意思是乌云横渡江口映出船帆,显得格外明亮。 “一条正路黄云里,千丈盘空紫气生”,黄云
【注释】 冢:坟墓。赵佗:即赵佗,西汉初年南越王,曾建立南越国。墓:指赵佗之墓。伯图:伯图子,即伯图。春云散:春云消散。魂爽:神魄,灵魂。柳絮飞:柳絮随风飘荡。江北岭南今是古:江北和岭南地区现在仍然是古代的地域。青山一冢:一个孤零零的山头,只有一座坟墓。至今疑:至今仍然令人怀疑。 【赏析】 《冢墓》诗作于天宝末年,诗人在长安时,当时安禄山、史思明等起兵叛乱,唐朝统治者仓皇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