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仲游
【译文】 看到东州山外群山环绕,却回过河上春寒酒醒。 新诗点校费尽心力,旧事回想让人鼻酸。 上疏没能与主父偃同道,带经还能学倪宽。 如今想要归休计划,淮上田园已干岁。 【注释】 1. 东州:指东晋。山外山:比喻重重困难重重压力。2. 却回:返回,回来。3. 醉春寒:借指官场的苦。4. 新诗点检:新诗要仔细检查。5. 寻思:思考。6. 主父偃:西汉人,汉武帝时任太中大夫、郎中令。7. 带经
和夷仲兄嵩山岳寺会宿相迎终日踏泥沙,行过山南路更赊。 虽有风光堪共赏,自怜诗酒属吾家。 野僧好事招题壁,稚子无端爱折花。 官冷囊空不须问,此身强健自生涯。 注释: 1. 相迎终日踏泥沙:我与你相遇时,总是在泥泞中行走一整天。 2. 行过山南路更赊:我们走过山路,道路更加崎岖遥远。 3. 虽有风光堪共赏:虽然风光美好,值得我们共同欣赏。 4. 自怜诗酒属吾家
注释: 1. 幽禅我不去学习,静心处岂会无心? 2. 太阳慢慢转动,照在两棵大树上,风轻轻吹散我的两襟。 赏析: 这首诗通过作者的自述来表达他对宁静生活和修行的向往。首句“幽禅吾不学”,表达了他对于深奥的禅宗学说并不追求,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第二句“静处岂无心”则进一步说明,即使在宁静的环境中,他也不会被外界所动,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第三句“日转眠双树,风和散两襟”
注释:月亮落下,云层升起形成障碍,风和雪压在沙地上。在家的时候感觉像客人,在外行走却如同家。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旅途中景象的诗。首句写落日与云朵,次句写风雪交加的景象,第三句写身处异地却感到似在家一般亲切的感觉,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翠柏相交夹路深,闭门憔悴白头吟。 晓风驾月粘天去,宿雨堆云接地阴。 酒伴留连非北道,交情珍重比南金。 近来发落牙仍缺,惟有如丹一寸心。 诗句解读: 1. “翠柏相交夹路深”:描述道路两旁高大的翠绿色柏树,形成了深深的林荫道。翠柏象征着坚韧和高洁,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2. “闭门憔悴白头吟”:描绘了诗人因为长时间闭门不出,而变得形容枯槁、头发花白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注释】 大栋修梁:指高大雄伟的楼阁。 使君冠盖:指使君,即地方长官所戴的帽子和车盖。 左山右水:形容周围环境优美。 吊古怀贤:在古代遗迹处凭吊前人或思念贤士。 未及相如死不休:指自己未能像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那样为国尽忠而甘愿自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和希鲁四兄奉议陪蒲守景叔学士宴名阃堂书事时所作。 首联“大栋修梁城北楼,使君冠盖簇楼头。”写景中寓情,以大栋修梁之高楼,映衬出太守的威仪
这首诗描述了与僧人圆益一起晚归三峰的情景。 诗句: 1. 昨朝分路指溪泉,今日怜师寄一篇。 2. 归去且看松径绿,重来应见杏花妍。 3. 风吹林杪声初闹,日晒墙阴影渐延。 4. 待得青春夜如昼,却烦相唤咏婵娟。 译文: 昨天早晨我们告别时,指着溪边的泉水说再见;今天回来后看到师父送来的一篇文章。回去的路上看看那绿色的松树小径,下次回来应该能看到杏花盛开。风在树林顶端呼啸,声音开始热闹
【注】 《奉呈中叔仙翁觊永光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时杜甫寓居夔州。 “两君”句:指王涣与李白。 “健笔”句:张长史,指张旭。谢宣城,指谢灵运,因谢灵运善书,故以谢宣城称之。 “顾我”句:说自己才能菲薄,空有隐居吏隐的志愿。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之作。前四句是写两位朋友的交情,后四句是写诗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流露出作者对于世俗官场的憎恶
【诗句】 小床高枕卧书空,节物凄凉岁岁同。 钱在杖头尝自醉,花开门外为谁红。 君闲好事棋成癖,我病裁诗句不工。 故国欲归归未得,东风随梦去匆匆。 【译文】 小床上高枕而眠,书卷铺满床榻,岁月流转,年年相似。 手中有钱常自醉,窗外花儿盛开,却不知为谁绽放。 你闲暇时喜欢下棋,我因生病无法作诗。 想要回归故乡,却未能如愿,如同梦中随风而去的春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褚恕通察推淮上的一次观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和欧阳伯和见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自笑无能与世疏,此身疑作野人居。 - "自笑无能与世疏":自嘲自己无能而与世疏远。 - "此身疑作野人居":怀疑自己像一位隐居的隐士一样。 2. 穿花载酒虽难得,散发行歌许自如。 - "穿花载酒虽难得":指春天里欣赏花朵、携带美酒虽然很美好,但很难得。 - "散行":随意行走,不受约束。 - "许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