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仲游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中“晓过东堂探早梅”“谁为新诗有意裁”等,然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最后结合全诗加以总结。 题干已给出诗句和译文,首先要求对诗句进行理解,然后翻译诗句,最后在译文中加上注释。 第一句是“晓过东堂探早梅”,这是写诗人早晨起来,穿过庭院来到东堂,去探梅花。“晓过东堂”交代了时间
诗句解读 1 簪笏三人共一班,仙凡回首不相关。 - "簪笏"是指古代官员佩戴的官帽和朝笏,这里指的是钱穆父舍人(即钱穆父)等三位高官;“仙凡”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品格或地位,这里可能指这些人物与世俗的区别。整句表达了这些高官在官场中的显赫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区别,如同天界一般超然于世外。 2. 连名花判围宫砚,隔坐香焚暗博山。 - “连名花”可能是指宫廷内种植的花草,用以装饰和美化环境
和赵尧夫晨起 留连夜色城中月,造作秋声雨后桐。 残烛有花非目眩,宿酲无病似头风。 未从丹灶游方外,且对黄粱说梦中。 三十万家天欲晓,非烟非雾气葱葱。 注释: 1. 留连:留恋 2. 造作:制造 3. 秋声:秋天的声响 4. 有花:有花 5. 宿酲:宿醉后的不适感 6. 无病:没有病痛 7. 非烟非雾:不是烟雾也不是雾气,形容清晰可见的景象 8. 气葱葱:形容非常新鲜或充满活力的景象 9.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友人应之判官的和诗。王安石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受。 诗句释义 1. 青衫补绽发鬅松,未信无文可送穷。 - 青衫: 指穿着青色官服。 - 补绽: 衣服破损后修补。 - 发鬅松: 形容头发蓬松散乱。 - 不(fù)信: 不相信。 - 无文: 没有文字。 - 可送穷: 可以送走贫穷。 2. 醉入南山题石虎,梦回西洛赋惊鸿。 - 南山: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郓州的李常武和王希才先生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胡髯洛面少知音,会爱清闲忙至今":胡胡子(可能指胡人或胡地的人)胡须浓密、面容白皙,他年轻时可能没有多少知音(可以理解为没有知己),但到了晚年却非常喜爱悠闲自在的生活。 - "负郭买田元有意,上书论事已无心":他以前曾经在城郊买了田地,但那时他有心思(有计划),但现在他已经没有心思(不再关注了)。 -
次韵和子思舅 幽居傍北溪,莫将归思作新诗 未为野客随翁去,应被山僧笑我痴 近日病中为酒敌,他年物外得禅师 林泉漫有花开约,借马相从能几时 注释与解析: - “闻说幽居傍北溪”:听到有人说有个幽静的居所靠近北溪,形容生活环境优美清静。 - “莫将归思作新诗”:不要因为想要归隐就写新诗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强调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生活的追求。 - “未为野客随翁去”
这首诗是苏轼(苏子瞻)的一首应诏诗。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到黄州。此诗是他在黄州时为内翰学士(翰林学士)兼侍御史知杂事王安礼入直中书省赐官烛法酒写的。 我们来逐句释义: 次韵苏子瞻内翰入直锁院赐官烛法酒 这是第一句,“次韵”是诗歌的一种体裁,即用他人的诗词作为自己的创作内容。这里的“内翰”是指学士,也就是宫廷中的文官。“子瞻”是苏轼的字,“内翰入直锁院”是指苏轼被召入中书省办公。
和赵达夫入试院 不带书来倦日长,诗传新语似襄阳。 工夫不比唐风集,气味如闻汉著香。 醉酒典衣吾已老,赐袍夺锦子行将。 凭诗更作骚人体,为说幽兰静处芳。 【注释】: 带:指带着书籍,这里指应试时携带的试卷、文稿等。 襄阳:指宋代诗人苏轼(苏东坡),因他号“东坡居士”,所以后人称他为“东坡”。 工夫:功夫,用功。 唐风:唐代诗歌的风格。 汉著香:汉代人写的文章很有味道。 典衣:变卖衣物。 夺锦
诗句:酒面吹花点客衣,茱萸采尽叶离离。 译文:酒面上的花朵轻轻落在客人的衣服上,茱萸采摘完毕只剩下叶子散落。 注释: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毕仲游的作品,描述了他在九月九日登郓州乐郊的场景。诗中描绘了酒面上的花瓣随风飘落,点缀在客人的衣物上;茱萸已经采摘完毕,只剩下叶子散落在地上。 赏析:毕仲游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著称
【注释】:秦州道中:即《过秦州》,为唐代诗人李嘉佑作。 【赏析】: 首联:单车五月使西州,行入秦关鸟鼠秋。 五月的单车驶向西边的州城,进入秦关时正是秋天。 译文:五月的单车驶向西州的州城,进入秦关时正是秋天。 颔联:苏季金多才过洛,子房功大愿封留。 苏季金才华横溢胜过洛阳的张良,萧何功劳巨大希望被封为侯王。 译文:苏季金才华横溢胜过洛阳的张良,萧何功劳巨大希望被封为侯王。 颈联:新诗欲报难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