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瑄
冬至二首 其二 万古天开只此时,却怜春意正如丝。 群生已向无中见,一气还从静处移。 注释解析: - “万古天开只此时”:这句诗意味着在冬至这一天,天地间的阴阳平衡达到顶点,就像开启了一个永恒的时期。 - “却怜春意正如丝”:诗人对于春天的气息充满喜爱,尽管是在寒冷的冬季。 - “群生已向无中见”:这里的“群生”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万物,诗人观察到即使是在看似最无生机的季节,也有生命的迹象。 -
【注释】 九野:泛指大地。苍苍:广大貌。閟(bì):封闭。太阴:指太阳,此处借指冬至。康节:指范纯仁。虩虩(yín): 形容声音细碎,这里用来形容人的呼吸声。天根:天地的根基,即万物的根源。辩古今:辨别古往今来。 【译文】 九野辽阔无边地封闭了太阳,重渊深处跳动着天地之心。 庖牺氏易有千年流传之画,康节诗存半夜吟咏之声。 突然在寂静中听到细微声响,无处可见森罗万象。 原来一气之源何曾停息
读文山传三首 其三 ``` 氛祲冥冥暗海波,英雄无地用干戈。 精忠在我当如此,成败由天奈若何。 渺渺苍梧西日淡,萧萧大地北风多。 睢阳锦里皆祠庙,丞相勋名共不磨。 ``` 注释及赏析 这首诗出自明人薛瑄之手,是“读文山传三首”的第三首。薛瑄在序中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敬仰之情,并对其一生的事迹进行了概括。全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怀念之情。 -
【解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千里关河归故邑”是说自己身在异乡,而家乡的万里关河又回到了故乡。“两年风景忆虚庵”是说两年来,自己一直怀念着刘佥宪。“郢中白雪知谁和”,意思是说郢中的白鹤之歌不知与谁和鸣。“爨下清琴想自谙”,意思是想弹奏出心中的音乐,但不知道琴声会如何。“君拥霜台名未已”,意思是说你的名字已经高扬于霜台之上了。“我伤风木意难堪”,意思是说我为风中的树木所伤,心中难以承受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景画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登南坡: - 字面意义:“登上南坡”指的是登上一个高坡。 - 关键词注释:“南坡”通常指山的南侧,可能是作者登高望远的位置。 - 赏析:这一句为全诗定调,表明了诗人正在攀登,以期获得更好的视角和心境来欣赏周围的景色。 2. 土阜层层有万盘: - 字面意义:“土阜层层,有万盘”,形容山丘连绵不绝
简孔别驾游禹门用谢太守韵二首其一 译文:别驾乘着春天的景色来游玩,禹门的美景让他久久驻足。 注释:简:姓。孔(kǒng):别驾,官名。 游:游玩,游览。禹门:即禹穴山。在今河南禹州市。 重迟留:又停留了片刻。 翠璧:绿色的玉璧。 三级银河入海流:三座山连在一起,就像天上的银河落入大海一样。 变化岂无神异物,往来应有济川舟:万物的形态和种类千变万化,但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就像河水流入大海一样自然。
【注释】 1. 虚庵事业久砻磨:指诗人长期从事文学创作。 2. 宪府乘骢岁月多:宪官(刘佥宪)的仕途经历丰富,已经有很多年头了。 3. 已见风霜清郡邑:已经看到了郡县(指代州府)因风霜而显得更加清洁的景象。 4. 况闻词赋动关河:听说刘佥宪的诗词文章能够感动到边疆地区。 5. 几回邂逅情如旧:几次偶然相遇时,两人的感情依然像从前一样深厚。 6. 两载相思意若何:两年来思念之情,不知该如何表达。
【译文】 岁末寒气萧瑟,我挥戈泪洒。国家危难已尽,我犹存忠心。 海水寻常秋月冷,塞云千里暮星沉。 往事如梦,唯有孤忠照古今。 【注释】 朔气萧森:北风凛冽。 艰危已竭:国家危险已至极点。 回天力:挽回国家危急局势的力量。 慷慨犹存:慷慨激昂的情感依然存在。 捧日心:像托着太阳的手掌一样坚定。 海水寻常:指秋天的海景。 塞云千里:指边塞上空的云彩。 悠悠:渺渺茫茫、无限的意思。 孤忠
【注释】 纪先人旧游:记述祖先曾经游玩过的地方。 三首:这里泛指多篇诗,因共作三首而得名。 其一:第一首。 树已成林:树林已经长成了一片。 麦满郊:田野上都是麦子。 春风春雨:春天的风和雨。 自飘萧:自己飘扬摇曳。 孤云出岫:孤独的云从山中飘出。 飞还逐:随风飘去又返回。 众鸟归林:许多鸟飞回树林。 啸且招:发出啸声呼唤同伴。 俯仰:抬头低头,形容对天地的感慨。 天地在:天地依然如此
重登故镇寺楼 重来故镇已三秋,又上招提百尺楼。 山绕飞甍浮翠黛,岸遮远日断黄流。 回溪俯瞰粼粼玉,乔木深藏曲曲丘。 莫谓此时穷胜槩,还期汗漫九垓游。 注释: - 重来故镇:再次回到旧的城镇。 - 已三秋:已经是第三个秋天了。 - 招提:指佛寺。 - 百尺楼:形容很高的楼。 - 山绕:群山环绕。 - 飞甍(méng):指飞檐翘角的屋檐。 - 翠黛:青黑色的山峰。 - 岸遮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