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野苍苍閟太阴,重渊脉脉动天心。
庖牺易有千年画,康节诗存半夜吟。
忽向静中闻虩虩,却从无处见森森。
固知一气何曾息,秪是天根辩古今。
【注释】
九野:泛指大地。苍苍:广大貌。閟(bì):封闭。太阴:指太阳,此处借指冬至。康节:指范纯仁。虩虩(yín): 形容声音细碎,这里用来形容人的呼吸声。天根:天地的根基,即万物的根源。辩古今:辨别古往今来。
【译文】
九野辽阔无边地封闭了太阳,重渊深处跳动着天地之心。
庖牺氏易有千年流传之画,康节诗存半夜吟咏之声。
突然在寂静中听到细微声响,无处可见森罗万象。
原来一气之源何曾停息?只是因为天地根基辨析古往今来。
【赏析】
《冬至二首》是诗人晚年退居乡里时所作,共两首,这是其一。此诗写冬至,从冬至的天文现象写起,再写到冬至的人文活动,最后写到冬至节气的文化意义。
“九野苍苍閟太阴”,冬至日,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此时大地一片黑暗,只有天上日月星三轮高悬,所以作者说“九野苍苍”。冬至这天阳气收敛,阴气开始萌动。“太阴”是指冬至这一天,也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候,故云“閟”。
“重渊脉脉动天心”,冬至之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几乎垂直落下,所以天空中的星光格外明亮耀眼,仿佛是重渊里的一条大河一样,“脉脉”是形容星光流动不息。
“庖牺易有千年画,康节诗存半夜吟”,庖牺氏、康节都是孔子门徒名号,春秋时期,庖牺氏发明了八卦,以象征阴阳变化之理;康节指范纯仁,范纯仁善长诗文辞赋,其诗风淳厚质朴。
“忽向静中闻虩虩”,忽然在安静中听到了微弱的呼吸声,“虩虩”形容细小而细微的声音,如虫鸣、鸟叫等。
“却从无处见森森”,然而四处都不见森森的景象,“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固知一气何曾息,只把天根辨古今”,既然宇宙万物都源自同一元气,因此冬至节气自然也就永世不变。“天根”指的是天地间的根本,“辨古今”则是指通过节气变迁来辨别古代与现代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