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瑄
京索千年能战尘,空将往事问居民。 山川远近皆陈迹,道路东西是要津。 黄屋几回思义士,赤精终古有真人。 拔山举鼎知何似,马到乌江感慨频。 赏析: 这首诗以“荥阳咏古八首 其一”开篇,展现了一幅历史悠久的古城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无限遐想和深沉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城市的地理环境、建筑特色以及历史变迁,不仅让读者仿佛穿越回那个时代,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进行翻译并赏析”,然后浏览全诗,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来分析概括。最后指出诗句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1. 翻译: ①清晨,阳光照耀着蓬莱山,缥缈的祥云围绕着高大的台阶。 ②旌旗飘扬,风中摇动,如同龙虎在活动;箫韶之声奏起,好像凤凰前来了。 ③大街小巷都洒满了车马扬起的尘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依据题目,从意象、手法、情感、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答案。 “日迥天高秋气清,登临怀古倍多情”,这两句写登上高处,极目远望,秋天的景色显得格外清丽,诗人也因登临而产生了对历史的无限遐想,感慨颇深;“山连广武故城在,路入鸿沟草树平”,这两句写诗人登上高处
诗句:孟秋雨霁过新田,绿树人家断复连。 译文:在孟秋季节,雨后初晴,我走过一片新修平整的田地,看到远处绿色的树木和近处的农家小屋,有的连接着,有的又分开了。 注释:孟秋指的是农历九月,是秋天的开始;雨霁表示雨停天晴;过新田意味着走过新的农田或田地;绿树人家指绿色的树林中排列着的房屋;断复连形容房屋与树木之间既有断开也有相连之处。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孟秋季节的自然景观的描绘
【注释】 1. 万山依旧接嵩丘:指嵩山一带的群山依然连绵不断。嵩高,即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县。 2. 京索于今不断流:指从古至今,黄河之水一直不断地奔流。京索,指黄河。 3. 庄段是非留隧道:指战国时期,庄周与惠施之间关于“齐物论”的争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庄段之辩”,后人将此称为“庄周梦蝶之迷”。 4. 项刘成败有鸿沟:指楚汉相争时,项羽和刘邦之间争夺天下的战争,最后以鸿沟为界,项羽兵败被杀的故事
【注释】 陵谷:山陵和山谷,比喻世事变迁,或指陵墓与谷穴。高下:高低。 水滔滔:水声浩渺如波涛汹涌。战声消息:战争的消息传遍四方,形容战事频繁。 旌旗满眼无遗迹,壁垒连云只旧壕:战场上的旌旗早已散失,留下的只有那被风雨侵蚀、长满青苔的旧壁垒。 广武: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西原:西边的原野。通:到达。洛:洛阳。 万山南面接嵩高:万山之南,是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为中原五岳之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然后所选答案。本题中,“芜园不复栽红药”,是说旧日的芜园不再栽种红药了。“闲馆曾经看素书”是说曾经在闲居时读过素书。“自从雕鹗因风去,水色山光思有余”是说我自从像雕鹗那样乘着风云远逝之后,眼前水色山光依然使人思绪万千。赏析:这首诗写诗人访旧游情,感慨颇多
双凫缥缈上青霄,令尹朝天不惮遥。 密县于今思卓茂,淮南自昔想时苗。 玉阶仗引龙旗合,宝殿香浮雉扇高。 鸿雁近秋多健翮,佳章早慰此心劳。 注释: 1. 双凫缥缈上青霄:形容飞鸟飞翔的样子,仿佛是两只白色的大鸟在天空中飘荡。 2. 令尹朝天不惮遥:指的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官职)子文,他曾经为了国家的利益而长途跋涉,不畏艰险。 3. 密县于今思卓茂: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卓茂
酬黄养正韵 翰苑香名乂已闻,蓟门秋晚又逢君。 孤城木落虫吟月,旅馆风来雁唳云。 眼底江山期共赋,马头岐路惜重分。 辽西不久留才子,昭代如今正右文。 【注释】 1. 翰苑:指翰林院,古代朝廷中负责起草文书的机构。 2. 乂:治理,管理。 3. 蓟门:古地名,今北京一带,因地近山海关而得名。 4. 孤城:形容边塞上的一座孤独的城池。 5. 木落:树叶凋落。 6. 虫吟:虫子鸣叫。 7.
【注】 荥阳:指荥阳城。咏古八首:指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登荥阳古城》等八首诗。其八:第八首。回合(huíhé):山岭曲折环绕貌。涧壑(jiànhè):山间的溪流沟壑。翕张(yīchē):收敛舒散,比喻用权谋。汉祖:指刘邦。 赏析: 此诗写于天宝六载(747),诗人在长安任刑部侍郎时所作。 前四句写荥阳古城的地势、水景和历史遗迹,意在表明荥阳是天下名胜之地,历史上有英雄出现,而如今却成为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