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迥天高秋气清,登临怀古倍多情。
山连广武故城在,路入鸿沟草树平。
甬道年深无旧迹,索流岁久只新声。
兴亡莫道皆如梦,终古犹存楚汉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依据题目,从意象、手法、情感、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答案。
“日迥天高秋气清,登临怀古倍多情”,这两句写登上高处,极目远望,秋天的景色显得格外清丽,诗人也因登临而产生了对历史的无限遐想,感慨颇深;“山连广武故城在,路入鸿沟草树平”,这两句写诗人登上高处,看到中原的广武故城,又顺着道路进入鸿沟之畔,看到草木丛生的原野,诗人的感慨更浓了;“甬道年深无旧迹,索流岁久只新声”,这两句写诗人看到中原地区的古老街道,已经多年没有旧迹可寻,只有新声不断;“兴亡莫道皆如梦,终古犹存楚汉名”,这两句诗人感叹:兴亡成败都是虚幻,但楚国、汉朝的名声,却永远流传了下来。
【答案】
译文:我站在高处极目远望,只见那辽阔的天空高远无比;秋天的景色如此清丽,我登上高处,自然会产生对历史的无限遐想。
中原的广武故城,我沿着大路一直走到尽头;中原的沟渠旁,草木丛生,一片原野。
古老的街道,年深月久已经没有什么旧迹可寻,只有新声不断传来;楚国、汉朝的名声,却永远流传下来。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公元769年(大历四年)秋,杜甫来到河南郑州,登黄河之滨的嵩山,写下这首诗。当时安史之乱已平息近十年。诗人登高远眺、怀古伤今,感慨万千。首联写诗人登高远望,只见那辽阔的天空高远无比,秋天的景色如此清丽;颔联写诗人看到中原的广武故城,又顺着道路进入鸿沟之畔,看到草木丛生的原野;颈联写诗人看到中原地区的古老街道,已经多年没有旧迹可寻,只有新声不断;尾联诗人感叹:兴亡成败都是虚幻,但楚国、汉朝的名声,却永远流传了下来。全诗感情真挚、沉郁顿挫,意境高远,是杜甫晚年作品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