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
【注释】 黄峰:即五台山。三十六咏:指唐代诗人王建的《五台山》诗三十六首,其中第一首为“狮子”。 威猛:形容凶猛。令百兽低:使各种野兽都低下了头。 闻自:听说是从。五台西:指五台山西边的石门关一带。 豺狼:比喻凶残的野兽。此地:指五台山。今应少:现在应该少。 待:等待。山巅:山的最高处。吼狻猊:指狮吼声。狻猊,古书上所说的狮子。 【赏析】 这首诗是五台山石门关的著名景点“狮子岩”上的一首咏物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黄峰三十六咏 其四 九龙”要求考生对这首诗的意境、手法及其作用进行赏析。然后要逐句翻译诗句,最后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 本诗大意:曲折的山势蜿蜒起伏,群山形成润泽万物的功劳,降雨的源头原来就是水晶宫。不想今天拄着手杖到处寻找,在黄海云中竟然遇见了皇帝。 首句“蜿蟺群成润下功”,写群山
【注释】 黄峰三十六咏 其十八 云际:指诗中描绘的山峦。 云际:山巅之上。 偶振高冈千仞衣,鸾骖无数遇朝晖:意思是说山峦在清晨时分,云雾缭绕之中,仿佛是在轻轻摆动着衣服,而那无数鸟儿也似乎在朝阳下翩翩起舞。 玉泉香案原非远,何羡王乔两舄飞:玉泉指的是山中的清泉,香气四溢,而香案则是指摆放在山上的供品。这里的“非”是形容词,表示距离很近的意思。王乔两舄飞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王乔,他能够乘云而飞
注释:这组诗是《黄峰三十六咏》中的第十九篇,名为“轩辕”。 华虫不御欲寻元,九有何殊敝屣论。 难道只有名根还未断,现在的人何必去追寻。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对现实社会现象的不满。 “华虫不御欲寻元”,这里的“华虫”指的是一种古代的纹饰,象征着高贵、典雅。而“不御”则意味着不被使用。诗人想要通过这种纹饰来寻找古代的文化精髓。 “九有何殊敝屣论”,这里的“九”可能是指九大美德
【注】黄峰三十六咏 其二十 浮丘:指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他骑在白鹿上从浮丘上升天。 传道仙翁有炼方,栖真应自选泉香。 无端惹得轩皇至,浴却山名属帝王。 注释:传说中炼丹术士有一套方法,他们修炼成仙后应该选择自己喜爱的泉水来沐浴。 不料竟然惹得汉武帝来了,洗去了这座山的名字,让它成了皇帝的行宫。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汉武帝到浮丘山求仙的故事。诗的前两句写汉武帝听说浮丘山上有仙人赤松子,就派人去请
【注释】 黄峰:地名,在今湖南湘阴。三十六咏:指《楚辞·九歌》中的《云中君》《湘夫人》《大司命》,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三十六篇作品。石人:即诗人自喻。项强:形容坚毅不屈的志节。 高岩:指巍峨的山峰。软美流:指柔软细腻、温顺柔和的水流。 【赏析】 《石人》是一首咏石诗,作者以石为喻,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对高尚品质追求的渴望。全诗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首句“日日烟霞望里收”
注释: - 黄峰三十六咏:指唐代诗人李白的一组诗,共三十六首,通常被称为“黄鹤楼诗”,其中第十首是《青鸾》。 - 王母前头御紫銮:描述的是天宫的景象,即王母娘娘在天上驾驭紫红色的车驾,非常尊贵和美丽。 - 何年飞下碧云端:询问何时能从高高的云端飞翔到人间。 - 空山岂足栖神鸟:意即在空无一人的山上,怎能让神鸟栖息?这里的“空山”指的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而“神鸟”则是指那些拥有超凡脱俗能力的鸟类。
黄峰三十六咏其十四·朱砂 曾传帝子此披霞,炼鼎犹红温水涯。 九转不须勾漏觅,峰头原亦有丹砂。 注释:曾经传说帝子在此沐浴霞光,炼丹炉依然保持着红色,位于温暖的水域边缘。不需要到勾漏寻找九转的丹砂,山顶上也有丹砂存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皇帝之子在黄山三十六峰中炼制丹砂的场景。诗句“曾传帝子此披霞”暗示了这个地方曾经是帝王修炼的地方;“炼鼎犹红温水涯”则形象地描绘了炼丹炉的颜色和位置
【注释】 “九品惟应”:佛教中将世界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其中九品是上界的等级。 “佛土”:指佛国净土。 “谁携”:谁能携带。 “千丈”:形容莲花高大。 “日边开”:比喻莲花从天而降,如同太阳升起一般。 “仙源合”:仙人的源头汇聚。 “菡萏”(hàndàn):《诗经·周南·采莲》中有云“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楚辞·九歌·山鬼》中有云“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诗句 黄峰三十六咏 其十二 钵盂 尊者西来救世浓,婆心曾不计飧饔。 钵盂一掷高峰后,麻水从无说毒龙。 译文 尊者来自西方来救世,婆心从未计算过饭食。 钵盂一扔就在高峰之后,麻水从来没有说过毒龙。 注释 1. 尊者:指佛教中的菩萨或佛陀等高僧。 2. 西来:来自西方,这里指佛教的发源地。 3. 婆心:婆罗门(印度古代对婆罗门祭司的称呼)的心肠,这里指菩萨的心肠。 4. 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