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鉴之
诗句输出:吟鞭遥指鹿门归,水色山光件件诗。 译文输出:诗人陈鉴之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他的笔触如同一支长鞭,指向远方的鹿门山。那里的水色和山光构成了一幅幅诗意盎然的画面,让人陶醉其中。 关键词注释:鹿门山、孟浩然、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缩项鳊鱼 赏析: 本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山水与人物相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注释: - 天然石屋两三僧,趺坐寒云几上生。 - 天然石屋:指自然形成的岩石房屋,通常指寺庙。 - 两三僧:两个僧人。 - 趺坐:佛教中的一种坐姿,表示盘腿坐下。 - 寒云几上生:形容岩石上的几案如同被寒云覆盖一般。 - 想见瓦炉烟断处,一函经对万松清。 - 瓦炉烟断处:指瓦炉中的烟雾已经消散。 - 一函经:一函是古代的一种书籍装订形式,这里指的是一本书。 - 万松清:形容万株松树的香气清新怡人
注释: 澹泊贤侯:指淡泊名利的贤者,像和尚一样简朴。似衲僧:形容贤者像和尚一样简朴。功深心地:指修行功夫深厚,心地清净无暇。枣梨生:比喻修行功夫深入,如同枣梨树生长在泥土之中。画堂歌舞:形容豪华宴会上歌舞升平。聊娱客:暂时娱乐客人。禅榻清:禅房中安静无杂念,如同一尘不染的禅床。 赏析: 这首诗是张倅古岩诗的三首之一。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自己对淡泊明志、修身养性的深刻理解。
注释:田父龙钟雪色髯,送儿来学尚腰镰。 田父年老但胡须却依然浓密,送儿子来学字时还背着农具。 先生莫厌村醪薄,醴酒虽醲有楚钳。 先生说别嫌弃这村醪(用米、麦等发酵而成,味酸甜的酒)淡薄,虽然醴酒醇厚,也像荆条一样坚韧有力。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农夫送子求学的故事。首句描绘了田父年迈而胡须依然浓密的形象,表达了对农夫辛勤劳动的赞赏
【注释】 有感:即咏怀诗,抒发感慨。子桑:春秋鲁国贤人,孔子弟子,名姓未详。《论语·述而》:“子桑伯子善鼓瑟。” 朱门车马涨尘黄:形容权贵之家的车马声浪。朱门,指富家的大门户;尘黄,尘土的颜色,指车马扬起的尘土。 百年友谊须英概:意谓百年之交要象英雄豪杰那样忠诚。英概,指英雄的气概。 画虎何妨效季良:意谓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不妨碍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季良,战国时赵国人,赵奢之子,以善于用兵闻名。
第一首: 诵诗纵不忤龙颜,荣贵无过是好官。 注释:即使诵读诗篇也不至于冒犯皇帝的威严,能够获得荣耀和尊敬,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 赏析:诗人认为,即使是在皇宫深处吟诵诗歌,也不会触犯龙颜,因为皇帝对诗词也是十分尊重的。这里的“龙颜”是对皇帝的尊称,暗指皇帝对诗词的喜爱与重视。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追求荣耀和尊重的态度,认为能够获得荣誉和尊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第二首: 未必一僮随瘦马
【注释】 同倪:与倪瓒(1301—1374),明初画家。字元镇,号云林居士、NI公山人、破墨樵、小云。浙江上虞人。善山水、竹石、花卉、松石,尤长于墨竹,师法文同。其画风格疏秀淡雅,意趣高逸。 【译文】 沿着阶下草软而流长的青苔,环境静寂蒲荷显得更加芬芳。 清静地坐在小亭丛竹之中,停下团扇享受风凉。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倪瓒的一段交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喜爱之情。首句写景,次句写情,三句写事
风流阵退却围棋,心醉妖妍落子迟。 还记兵行南诏否,输赢应不到双眉。 注释:在风流的阵势后退却了围棋游戏,心中沉醉于杨贵妃的美丽,下棋时犹豫不定,落子迟缓。还记得当年兵行南诏(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安史之乱后)之事吗?如今胜负已定,应该不会波及到你的眉毛。 赏析:这是一首怀念旧日友人的七言绝句。诗中“风流”一词形容唐玄宗,意谓他是一位风流潇洒、气宇轩昂的人。“对弈图”是指唐明皇和妃子杨贵妃在宫中的画像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驴蹇飙寒猎帽裙” - “驴蹇”意指驴子步履艰难,形容行走的困难和辛苦。 - “飙寒”描绘了天气寒冷,风力强劲的景象。 - “猎帽裙”暗示了穿戴简陋,可能是在户外劳作或旅行时所穿之装束。 - 注释: 描述了一个在寒冬中艰难前行的场景。 - 赏析: 这一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种艰苦的环境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 "吟肩山耸酒微醺" -
圆蒲促坐话情真,蜡炬能花似有神。 毕竟蜂须膏馥在,酒边依旧十分春。 注释: 圆蒲促坐:用圆蒲席(一种竹制家具)促坐,即围坐着。 话情真:谈论感情真挚。 蜡炬:蜡烛。 蜂须:蜜蜂的触须。 霜:比喻白。 赏析: 《与客夜饮蜡烛有花客请赋之》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主人和客人围坐在圆形的蒲席上,烛光闪烁,气氛热烈而温馨。他们谈笑风生,彼此的感情也如同烛光一样真挚、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