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鉴之
注释:我与守斋在古岩相遇,眼中的千峰美景让我心旷神怡。虽然还未骑马游玩,但心中已经到达了那里,而我的诗笺也被飘落的云雾搞得零乱不清。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首句写“喜逢僧”,次句点出“逸兴生”,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颈句以“五马未游”作比,既写出了内心的向往,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游览。尾联以“吟笺”喻诗心,用“云清”形容心境的宁静。整首诗句句工致,字精练,意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守斋:人名,诗人的朋友。 小队:指游历。 名山:指有名的山。 归:返回。 雪云:云雾像白雪一样白。 不解:不能理解。 听招麾:听从号令。 琼瑶:比喻美玉。 千嶂:千座山峰。 插空:插入空中。 珠璧:珍珠和宝玉。 崛奇:奇特。 兴逸:兴致勃勃。 赤石:红岩石。 化:使……变化。 潢池:深坑。 妓围如画:形容女子的仪态像画中的美人。 心如水:比喻内心平静如水。 鬒(biàn)
【注释】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在长江北岸。金焦:镇江金山寺与焦山塔。双鳌:指镇江的两座山峰,形如双鳌。据寒流:指山峰屹立不动。塔边浪战嵌岩石:指金山寺塔边的岩石上有许多战斗的痕跡。木末云扶缥缈楼:指缥缈楼上有云遮掩,如同云雾扶持着它一样。枫叶蓼花新醉雨:指秋天到了,树叶变红,蓼花凋零,雨水打湿了它们,好像刚喝完酒。山容客鬓两添秋:指山景和人的头发都增添了秋色。海天一镜舟如豆
今人宗晚唐,琢句亦清好。 碧海掣长鲸,君慕杜陵老。 注释解析: 1. “今人宗晚唐”:这句表明当代的人倾向于模仿晚唐诗的风格。晚唐诗歌以其细腻的情感、深邃的意境著称,影响了宋代乃至后世的诗人。 2. “琢句亦清好”:这里的“琢句”指的是精心打磨诗句,而“清好”则表达了这些诗作清新而美好的特点,显示出诗人对唐代诗歌美学的追求和继承。 3. “碧海掣长鲸”
【注释】 题:为……作。郑承事:郑谷(785—858),字云卿,成都(今属四川)人,唐末著名诗人,与许棠、喻凫并称“三友”,世称郑十侍御。蕙兰:《诗经·周南》有《关雎》《葛覃》《桃夭》等篇,都是以男女爱情为主题,而蕙兰则指兰花和蕙草,这里代指美人。君子: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节操的人。清幽:指高雅的情趣。气类同:气质相同,即志趣相投。 【赏析】
【注释】 万卉:各种花草;花:盛开的花朵。 桂自壮秋光:桂花在秋季更加茂盛,光彩照人。 清泠:清凉。 侵:渗透。 香:香气。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月下观赏桂花时,欣然会心而赋成的二十八字绝句。首句“万卉千葩春事足”,是说百花争艳的景象已经足够说明春天的到来了。次句“一岩桂自壮秋光”,写诗人独自赏景时的感慨:桂花虽然不与百花争艳,但自有其独特之美。三、四两句写景,“清泠风露月侵午”是写桂花开放时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包括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理解诗中艺术手法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原句,然后分析表达技巧。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京口甘露寺登眺 吹帽海风鸦背起,冯夷知我酒微醺。 楼台气压金焦浪,钟鼓声飞淮浙云。 戈甲虎争馀块石,榛芜鼪啸几斜曛。 山僧不管兴亡事,清坐闲披贝叶文。 【答案】 译文:吹着海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棨的《题郑承事所作蕙兰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兰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展现了兰花的独特魅力。 译文: 托身于深山大谷中,不辞辛劳地生长着。 与那些萧瑟的蒿艾不同,它有着自己的心意。 清风拂过自成趣,斜阳映照香满林。 注释: 1. 托迹:指寄身于某地。 2. 岩谷深:深山大谷,形容环境幽静。 3. 萧艾:这里指的是蒿、艾等野草,通常用于比喻平庸或低下的事物。 4. 异于
注释:郑君想要与兰写真,他的心境和兰的芬芳一样清新。诗家三昧正如此,意境融会贯通,现在还有几人能领悟?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郑君欲与兰写真,心神暗与兰俱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作者对兰花的钟爱之情,也表现出郑君的清雅高洁之志。后两句“诗家三昧正如此,境融意会今何人?”则点出本诗主旨——写意。全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冯轼邦君侈画熊,却来问政翠崖翁。 - 冯轼邦君: 指冯轼,一位有地位的官员。 - 侈画熊: 奢侈地画出一只熊,可能是指冯轼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或地位而特意制作或收藏的熊皮艺术品。 - 问政翠崖翁: 向被称为“翠崖翁”的人询问政治事务。翠崖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某个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暗示了一种隐居或远离世俗的生活方式。 2. 只应兄念玄真子,不是堂无齐盖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