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古诗内容及重点字词的能力。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诗内容,理解诗意,根据题目所给的注释和提示筛选出关键词,理解诗意后把握诗歌的情感。解答时,明确每句的内容,结合注释、相关语句分析,理解其含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即可。本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轩户萧条对北垣”一句交代了写作地点,即东楼;第二句写诗人独居此地无人欣赏,第三句写自己种下的檀栾树无人欣赏
危城雉堞对东山,帘幕秋风卷暮寒。 每向残阳新月看,几人曾此凭栏干。 - 诗句释义: 1. 危城雉堞对东山:描述一座高楼耸立在东山上,其城上装饰有坚固的城墙和尖锐的箭垛(雉堞)。这里的“危”字表明这座建筑非常高,可能是为了观察四周或防御敌人而建。 2. 帘幕秋风卷暮寒: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风带着凉意吹过,帘幕随风轻轻飘动,带有一种凄凉的美。 3. 每向残阳新月看:每当夕阳西下,新的月亮升起的时候
【注释】 1. 绿如青草:形容郴江水色碧绿色,如同刚割过的青草一样。 2. 净如渊:形容湖水清澈见底,宛如深潭。 3. 远近山光:远处的山色和近处的山色。 4. 上下天:形容山与天相接,云雾缭绕。 5. 蒸川:指湘江上游的蒸水,也是指湘江的源头。 【赏析】 《郴江百咏》是明代诗人张岱所作组诗中的一首。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绿如青草净如渊”
注释:山中香炉水旁的瓶子,斋房中没有灰尘榻和木阁上没有铃。胡床被尘埃拂过枯藜杖,门对江山日夜关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郴江东楼所见的自然景象,以及他的心境。诗中通过描述山有香炉水有瓶、斋无尘榻阁无铃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同时,诗人以“胡床尘拂枯藜杖”表达了他对世事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句: 娟娟细细两三丛, 却厌桃花相近红。 已有数枝湘浦月, 不消千亩渭川风。 注释: - 娟娟细:形容树木的枝叶纤细而优美。 - 细细:进一步描绘了树木枝叶的精细程度。 - 两三:数量词,表示树木的数量不多。 - 丛:聚集的意思,这里指多棵树聚集在一起。 - 却:转折连词,表示与前面内容相对立或有所不满。 - 厌:厌倦、不喜欢。 - 桃花:此处借指春天的花朵,通常用来象征美好和诱惑。 -
诗句释义: 危城雉堞对东山,谁创高楼十二栏。 译文: 在险峻的城墙下,雉堞耸立于东山之颠,是谁建造了高高的楼宇,栏杆高达十二层。 关键词: 雉堞、危城、东山、高楼、栏杆、十二层 赏析: 此诗以描绘一座高楼的壮观景象开篇,通过对“雉堞”“危城”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谁创”一问,引出了这座高楼背后的创造者,为下文的“独鹤不来松已老
```markdown 郴江百咏东楼 译文 万萼千枝二月春,只愁风雨便成尘。 不知谁撷香英去,自有寻芳拾翠人。 注释 - 万萼千枝: 指春天花朵繁多的景象。萼是花的组成部分,即花瓣。 - 二月春: 春季的第二个月,通常指早春时节。此时万物复苏,百花争艳。 - 风雨便: 形容风雨来临,花朵容易凋谢。 - 寻芳: 寻找并欣赏美丽的景色或花。 - 拾翠: 采摘翠绿色的植物,比喻采摘春天的花。
【注释】 郴江百咏东楼: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郴江:指郴水,即湘江,发源于湖南省城长沙以南的郴县,流经湖南省全境。百咏:即百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每篇诗通常由八句组成。东楼:指湖南岳阳楼。翠珉(mǐn):绿色的玉。斜倚若危梯:形容岳阳楼上的景色美得好像一座斜倚的梯子。上出高城下枕池:意思是说从岳阳楼上远眺
注释:城外的高大堂馆俯视郴江碧水,山峦像螺旋黛色,江水如环抱。有时我乘船来寻找风景胜地,直到夕阳西下还不想回去。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郴州游览所见之景。首句写高堂远眺,近望山水,远近相衬,层次分明;次句用“螺黛”、“环”比喻群山连绵、江水环绕;最后两句写诗人游兴未尽,乘船继续游览直到天黑。全诗意境优美,画面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郴江边的百咏中,东楼的景色最为美丽。 一坞春风北苑芽,满川流水武陵花。 注释:在郴江边,春风温暖地吹拂着北苑的嫩芽,清澈的溪流像流水一样流淌着武陵的花。 溪东旧观仙人宅,城内高楼刺史家。 注释:溪东岸有一座古老的庙宇,据说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城里有一座高楼,那是刺史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