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水
次韵张济川夜雪二首 雪花纷纷洒落,照亮夜晚旅程。 大自然巧手,剪裁轻酥如诗画。 竹声摇动梦中景,千里之外梦魂飞。 天隅转来蓬草迹,一隅天地显神力。 寒冷中花自落,风中雁相呼。 清晨携杖前溪去,误入仙境白玉壶。 注释: 1. 雪花纷纷洒落,照亮夜晚旅程。——描述了夜晚下雪的景象,雪花如同星星般纷纷落下,为夜晚的旅途增添了一份静谧和美丽。 2. 大自然巧手,剪裁轻酥如诗画
【释义】 小人拙直颇近真,放论动取儿曹嗔。 何似饮醇浇舌本,醉来卧唱江南春。 【注释】 1. 放论:随意发表意见。2. 童子(儿曹):指年轻人。3. 醇:这里指美酒。4. 舌本:舌尖。 【赏析】 《醉中偶题》一诗是诗人在醉酒后写下的即兴之作。全诗用典巧妙,意境清雅。首联“小人拙直颇近真”以反语出之,表达了诗人对小人的鄙夷与不屑。第二句“放论动取儿曹嗔”则以轻松诙谐的语气,描述了小人随意发表意见时
这是一首描绘校园生活景象的七言绝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学舍的环境和学习氛围。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篆壁(zhùn bì):指用篆书刻成的墙壁。篆书是古代的一种字体,以其笔画圆润、结构严谨而著称。在这里,它形容墙壁上的雕刻精细且美观。 蜗涎(wōyán):蜗牛分泌的黏液,常被用来比喻细微之物。这里可能指的是墙壁上的细节雕刻。 织檐(zhī yán):形容屋檐精致细致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每句话: - 仆夫已饭车已巾,再拜别君愁始新。 - “仆夫”指的是仆人,这里指送行的仆人已经吃完饭并整理好车上的东西,准备送行了。“已饭车已巾”表示这些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再拜”是再次向送行者行礼。“别君愁始新”表达了离别时的忧愁刚刚开始。 - 一事未成双鬓秃,百年能几半生贫。 - “一事未成”可能是指某个事情没有完成或者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注释】 一鞭行色:指送别时所持的马鞭(代指行者)的行进。行色,行程的风采。黄榆路:即杨柳路,因柳条黄色而得名。垂地:落在地上。流水有情:水声似在诉说离别之苦。泻我离愁:将我离别时的忧愁泻向江水,随东流而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写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诗人在途中与友人话别。首句“一鞭行色”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第二句写远望天际,只见一片茫茫,无边无际
这首诗的作者为苏轼,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誉为“诗豪”。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一句:“纷纷儿辈只轻肥,不爱笼烟小黛眉。”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现在的人们只追求物质享受,而忘记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这里的“轻肥”指的是人们追求的物质欲望,而“笼烟小黛眉”则暗示了人们对外貌的重视。 第二句:“唯有幽人负高韵,为怜奇物直新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解析】 本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作者、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等;然后根据这些要求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本题是考查“赏析”能力。赏析时可以从内容、主题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此题要求赏析全诗的内容与主旨。从内容上来说,诗人通过描写殿试的场景,表达了对考生们的祝愿。从主题方面来说,此诗以送行为题,抒发了对宋周臣赴殿试的祝贺之意。 【答案】
【注释】 ①胜轩:指高大宽敞的轩廊,用以供客人休息。②重:浓密;堆积。③拖练寒:形容水波荡漾,好像被一条白练牵引着。④凭栏干:靠在栏杆上远望。 【赏析】 此诗写山景水色,渲染出一派空阔清冷的气氛。 首句用“堆”字、“重”字写山色之美,用“牵”字、“寒”字写水光之美。第二句则以主人看不够来表现山色之高峻,以终日倚栏干来表现水光之澄澈。全篇没有直接描写人的活动,却处处有人影,处处有动作
【解析】 “久伫白云下”,是说久立在白云之下的山冈上,等待迎娶新人。“兹晨慰所思”,指今天早晨,可以慰藉思念之情了。(1)久伫:久久站立,久久等待。“兹”,这个,这一。 (2)慰:安慰,慰藉。“所思”,所思念的人,指妻子。 (3)“一鞭”“三釜”:《古诗十九首》中《驱车上东门》诗有“驱马对羊肆,发书定空箱。束带莫敢接,倾耳听鸡声”句。《古诗十九首》中《驱车登高》有“登高望所思,爱此遗世喧”等句
这首诗是诗人在告别高子文时写的一首送别诗。下面是逐句的解析: 1. "之子欲西笑,我怀难具陈" - 之子:指高子文。 - 欲西:想要向西走。 - 笑:这里可能指的是面对离别时的轻松愉快。 - 我怀:我的心怀。 - 难具陈:形容内心的情感难以完全表达出来。 2. "从来妙风雅,此去脱埃尘" - 从来:以前的时候。 - 妙风雅:指高雅的文学艺术。 - 此去:指这次离去。 - 脱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