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镇
注释:云霞与神仙相见,烟火与城郭相认。 赏析:此诗以议论为主,写诗人对“仙家”和“俗世”的看法。前句说,天上的云霞、地上的烟火都似乎在同神仙、城郭打招呼。后一句说,烟火与城郭都是人们熟悉的,所以烟火一出现,人们就认出了它,仿佛它也是人间的一样。全诗语言通俗平易,却有很深的含义
注释:西山俯瞰着滚滚的大江,蜿蜒曲折如同龙身鳞甲湿漉漉。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面,以西山俯瞰大江为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宏伟与壮丽。同时,通过“迤逦龙鳞湿”这一形象的比喻,更加突出了山势的连绵不断,以及江水的汹涌澎湃,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注释】 奉和冯允南二首其一:奉和,是臣下对皇帝的文体;冯允南,名不详;二首,指两首诗;其一,第一首。蜀道难:蜀地多山,山路崎岖,难以行走。 小马轻舆蜀道难,身披裘褐顶峨冠。 已从林下幽人往,犹作朝中旧德看。 渔钓喜欢新得侣,道途瞻顾尚呼官。 多惭乡友贻清唱,天外鸾音与凤翰。 【赏析】 《奉和冯允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奉和之作,但每首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第一首写蜀道之难
这是一首描绘溪庄叠石的诗,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句解释: 1. 和君实新买叠石溪庄 - 表示作者与友人新购置了一处溪边的庄园,准备在这里进行堆石造景的活动。 2. 画处始知蛇足剩 - 此句意为在绘画中才能发现石头堆得多么紧凑和精细。 3. 管中那识豹文斑 - 比喻在狭小的空间或视野中难以看清事物的全貌或本质。 4. 从来有道须康世,未省升平却住山 - 表达自古以来
【注释】: 1. 卜居许下:许州在今河南许昌县,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市。卜居,选择住处之意。 2. 先作五十六言:指诗人给子华相公写了五十四首七言绝句诗后,又作了一首《奉寄子华》,共五十六首。 3. 持国端明玉汝:端明,是宋代官名,玉汝为宋代官名,都是宋神宗时所加的徽号。 4. 待制:官名,宋代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官之属员。 5. 四十年来作往还:四十年,从作者出生到四十年。作,交往。 6.
注释: 天柱山,又名霍山,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境内,主峰海拔1772.3米。山上有九个山峰,状如笔架、飞凤等,其中以“天柱”最为著名。 仙人洞,位于天柱山的主峰下,相传是古代仙人修炼的地方。 神仙宅,指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的是仙人洞。 何日投闲便寄踪,意思是说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去那里隐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柱山的壮丽景色,以及人们对神仙居住之地的向往和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初殿:初殿,指峨眉山的初殿。 前去峨眉最上峰,不知崖嶂几千重。 前往峨眉山的最高峰,不知道悬崖和山峰有几千层重叠。 山僧笑说蒲公事,白鹿曾于此发踪。 山中的僧人笑着讲述蒲公的故事,曾经有一只白鹿在这里留下足迹。 译文: 前往峨眉最高峰,不知道悬崖和山峰有几千层重叠。 山中的僧人笑着讲述蒲公的故事,曾经有一只白鹿在这里留下足迹
【注释】倏忽:很快;平:平常,平常的;假:指虚假;分明:清楚明了;夺:取代;真:真实。 【赏析】此诗是写物之变幻,以“平”为常态,而“险”则相反。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一种哲理,即世间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其一 倏忽平为险,分明假夺真。 译文: 平坦之地变成了险峻之地,虚假的东西取代了真实的东西
【注释】嵌:镶嵌。 【赏析】“洞壑”指深山幽谷,“独嵌空”即独自嵌入于深山之中。“壁溜珠玉溅”是说瀑布如珠玉般飞溅而下。全诗描写的是一个山间清冽的瀑布,给人以清新之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常望乡山忆翠微,此来时节更春晖:常常遥望着家乡的山峦思念那青翠欲滴的山峰,这次来访的季节更加显得生机勃勃。 2. 林间怨鹤久招隐,花外啼鹃仍劝归:林中那些因不自由而鸣叫的鹤,长久地隐居在山林之中,而花外啼鹃仍然不断地劝说人们回归故土。 3. 云似随人飞缥缥,雨如先道洒霏霏:云雾仿佛随着人的心意飘忽不定,如同轻盈的白纱;雨点像是早有预料般纷纷洒落,如同细密的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