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仅
诗句输出:朱衣吏引上骊山 译文: 朱衣小吏引领我登上了骊山。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官员被朱衣小吏引领登上骊山的场景。首句“朱衣吏引上骊山”直接点明了主题,朱衣小吏是身份尊贵的人物,他引领诗人登上骊山,显示出一种尊贵与荣耀的氛围。而第二句“日丽江水碧”,则通过描写阳光普照、江水碧绿的景色,营造出一种美丽宁静的画面,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鲜明。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作者的身份地位
注释: 在战场上转战,如穿戴甲胄作战。 文才和武艺各占一半,才能高超就像天平一样平衡。 译文: 在战场上转战,如同身穿铠甲作战。 文才和武艺各占一半,才能高超就像天平一样平衡。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情景。首句“转战风骚如甲胄”,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战场上转战的场景,如同身穿铠甲的战士一般英勇无畏。这里的“风骚”指的是文采风流,而“甲胄”则是指战士身上的铠甲
【注释】 梧:梧桐树。薄:微薄。篱菊:即篱边菊。寒:清冷。吹生:使花开放,这里指秋风使菊花开放。 【赏析】 “庭梧影薄晨霜落”,写庭前的梧桐树枝叶稀疏,早晨时被霜打后,显得更显清瘦、枯黄。这是一幅清冷的秋日图景,给人以凄清之感。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清冷的秋日景象,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篱菊香寒晚吹生”,写篱笆外的菊花在寒风中散发着阵阵清香,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秋天的到来
诗句释义: 1. 汾水冷光摇画戟:指汾河水面反射出寒光,如同画戟一般。 2. 蒙山秋色锁层楼:指蒙山秋季的景色如锁住了层层的楼阁。 译文: 1. 汾河水面映照着寒冷的光芒,如同画戟一般摇曳生姿。 2. 蒙山的秋色如此美丽,仿佛是层层叠叠的楼阁被秋天的色彩所笼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汾水冷光摇画戟”和“蒙山秋色锁层楼”,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诗意。诗人以简洁的语言
【注释】: 北来:从北边来,指汉水。南去:从南边去,指荆州(今湖北一带)。土风:地方风俗。南去接荆蛮:南方的风俗和楚地蛮人相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出守荆州时所作。当时,作者因与朝廷意见不合,辞官家居,心情抑郁不乐,于是作此诗以自慰。首句写长江以北通到汉水;第二句说,南方风俗和楚地蛮人相接。两句都以江路为界,南北分述,而“江”字贯穿始终
注释:僧人的寺庙集中了众多的观者,在刊石刻字之处,人家纷纷传写挂牌告示。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僧寺、观者、刊石处、挂牌等场景,展示了一幅热闹而繁忙的画面。其中“僧寺聚观”和“人家传写挂牌”两个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风俗的赞美之情
注释:秦朝皇帝的坟墓建成了,陈胜便起义反抗;唐朝皇宫建成了,安禄山却发动叛乱。 赏析:此诗借陈胜、禄山的兴衰,来比喻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人以“秦帝墓成”喻唐玄宗李隆基死后,其陵墓修建完毕,而此时天下已乱,故云“陈胜起”。又以“明皇宫就”喻唐代宗李豫即位后,国运渐衰,故云“禄山来”。全诗用典精当,意蕴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及忧患意识
【注释】 巴陵:指湖南岳阳。陈生:作者的朋友,名叫陈某。 冠:在同类中居首位。 【译文】 湖南岳阳的山水在全南州府中是最美的,送我的朋友陈某回岳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陈某的劝慰和祝愿。诗人以洞庭湖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洞庭湖,映衬着岳阳城楼,景色优美宜人。诗中“山水”二字,点明了岳阳的山水之美,并暗含对友人归途顺利的良好祝愿
【注释】刑人:杀人,杀敌。幽深:深远,偏僻之地。功业:功绩和功业。煌煌:光明耀眼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借古讽今,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曾下令把那些被认为有“大逆不道”罪的人处死,把他们的尸体投入长江。这两句是说,这些罪犯曾经受到惩罚,现在又重新复活了;他们所建立的功绩辉煌灿烂,照耀古今,永垂不朽
【注释】 ①《唐才子传》:种世衡,字茂实。少以门荫补将仕郎,历官殿中侍御史、知凤翔府事。元丰元年(西元一零八年)为河东路转运使,坐事贬商州团练副使。二年,复为陕西路经略安抚使,卒于任。世衡著有《种氏家语》、《东都事略》行于世。 ②高名:《旧唐书》谓种世衡“性刚正,不喜阿顺,人或以为忤”。 ③北阙:皇宫的北门。 ④草玄:《史记·老庄列传》:“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多言而寡义;独爱紫阳真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