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龙
【注】 ①斜搭:斜倚。②蛩(jiǒng):虫名,俗称“秋虫”,鸣声如“吱吱”声。③屐(jī):用木、竹等制成的鞋。④莺:黄鹂鸟的别称。⑤倚:依傍。 【赏析】 这是一首写雨中过陆家园所见所感的小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第一句“斜搭秋千窗半扃”,写雨天在陆家园所见之景。“斜搭”,即倚着,靠着。诗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邻家姑娘正倚在秋千上,斜身躺着,好像倚窗而眠。“半扃”(jīng),一半关闭
【注释】 槎:船,泛指行旅。槁形冷度几晨昏:形容旅途劳顿,形销骨瘦。 不受东风一点恩:不受春风的吹拂。 却有仙人求作伴:却有仙人来邀请做伴。 浪游星渚到天门:在浩瀚如海的天河上自由自在地漫游。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途辛苦的诗。诗人以自己的实际感受,描绘了旅途中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情景。“舟车劳役苦”,这是古代游子的共同经历。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行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注释】: 1. 采莲曲:乐府《吴声歌曲》名。 2. 荷叶:指荷叶上的露珠,也比喻莲花。 3. 笼头:古代女子束发用的环形发网。 4. 道情:道家的情调或情趣。 5. 花妆:即花冠,用鲜花装饰的女子。 6. 清:纯洁,美丽。 7. 交颈:形容夫妻恩爱,互相依偎,像鸳鸯一样。 8. 翻笑:讥笑。 9. 老成:形容人老练稳重。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荷花的诗。首句“荷叶笼头学道情”
【注释】: “楚节”:指楚地的风土人情。“西塘”:地名,在今浙江嘉兴一带。“省鞠”:《汉书·礼乐志》:“《周官》大鼓钟磬,《诗》三百五篇,孔子皆作之。”这里借指创作诗歌。“绿蕊”:《红楼梦》第五回:“原来那花自是十分俗气,焉得一个‘绿’字,他偏又姓贾。把这‘绿’字改做‘绿玉’二字,真是分外眼明。” “百种丛中半忘名”:意谓百花之中,只有这株绿玉簪花还被记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 答黄芳洲 抱膝书楼望太清,一生心事月同明。 因过邻寺分茶供,闲取高僧史传评。 ``` 注释解析: - 抱膝书楼望太清:在书楼中抱着膝盖沉思,望向天空,象征着对理想或远大的志向的仰望和追求。 - 一生心事月同明:将一生的情感与月光相联系,暗示着内心的光明与纯洁。 - 因过邻寺分茶供:因缘巧合地经过邻寺,受到寺院招待品茶之礼。 - 闲取高僧史传评:在闲暇之余,翻阅高僧的传记,进行评析。
诗句释义 1 "子期台":这是一座以古人子期的事迹为名的台。子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他的琴艺极高,但因为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而感到惭愧。这里的"子期台"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才能和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2. "拾叶题诗愧不才":诗人在子期台上捡起一片树叶,用它题写了一首诗。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省和谦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才华不能被世人所知的无奈。 3.
诗句释义 1 晚窗 - 傍晚的窗户,指晚上。 2. 风约钟声落耳根 - 形容风吹过声音仿佛被风吹落了一样。 3. 归鸦点点不成群 - 归巢的乌鸦,虽然成群结队,但是每只都单独飞回。 4. 前山野烧青烟起 - 在前方的山上有野火燃烧起来,升起的烟雾在空中飘散。 5. 散满空中作暮云 - 烟雾布满整个天空,形成傍晚的云彩。 译文 晚窗,晚窗,风中传来钟声,如被风吹落。 归鸦点点不成群
【注释】 巴岭:山名,在四川。 柴(cái)门:用树枝、竹片等编成的简易门。 莺啼绿树:莺儿鸣叫在绿树上。莺:黄鹂鸟的别称。 桑畔:桑林边。 定是:一定是。蚕正眠:蚕正在睡觉。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时节农村的景象。首句写农家的门户,“处处”说明范围之广,“柴门掩半边”,说明春天来了,农事活动开始了,家家户户忙着种田,所以柴门大多都关上了。次句写农家的炊烟,这是农家最普通的一个生活标志
【注释】 ①背人:背对人。②子藏深:指莲子藏在莲蓬中,不易取出。③怕:害怕。④苦心:用心良苦。 【赏析】 这首诗写采莲女采莲时的情态,诗中用“拗落”二字,形象地表现其动作之轻灵。她“背人细数子藏深”,既表现了采莲子的细心,也表现出她的矜持和羞怯。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却把一个少女采莲时的神情、心理描写得细腻生动,饶有情趣
注释:扶着花骢马,我喝得半醉,远远望去那鞭子的影子渐渐消失,让我感到魂不守舍。 担心离别之情被行人察觉到,只好把菱花镜背在肩上,补上泪痕。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痛的诗。诗中用“望”字表现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用“离情恐被行人觉,背拂菱花补泪痕”这一举动表达了他害怕自己的感情被旁人察觉,因此只能默默地掩饰住自己的内心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