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晋
诗句:天涯万里同为客,先自悲秋更送君。归路明朝好萧索,一声鴈断几重云。 译文:我们虽然身处天涯海角,但都成为了彼此的客人,我最先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悲伤,更在此时送你离去。明天我们将踏上归程,道路将非常冷清,雁南飞的声音将中断。 注释: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元晋的作品。“天涯”指遥远的地方,形容彼此相隔很远。“为客”意为成为客人,表示自己处于异乡。“先自悲秋”意味着诗人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寒冷和凄凉
以下是对《题陈氏镜湖》的逐句解读,包括诗句、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贺监归欤百不求:“贺监”指的是贺铸,“归欤百不求”表达了贺铸对于名利的淡薄,即使多次归隐,他依然选择追求内心的自由。 2. 问天只觅鉴湖秋:“问天”象征着寻求精神上的指引和答案,“只觅鉴湖秋”则暗示了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自由。 3. 夫君胜有闲田地:这里的“夫君”指的是贺铸,而提到“闲田地”
陈氏镜湖 水上观心即是禅,此心如镜察天渊。 一尘不着风波静,俯水何惭镜里天。 注释译文: - 水上观心即是禅:在水面上观察自己的内心,就像参悟禅宗的奥义。 - 此心如镜察天渊:你的心境如同一面镜子,能够洞察到深邃的真理。 - 一尘不着风波静:你的心态纯净无暇,面对人生的起伏和风波都能保持平静。 - 俯水何惭镜里天:当你俯视水中倒影时,是否会感到自豪,因为那反映出的是真实的天空。 赏析:
【注释】 1. 云麓先生:指唐代诗人贾岛,字阆仙,号云门山人。他喜欢游历名山,故自号云门山人。 2. 脚头:意即脚跟,这里比喻自己与云麓先生的距离尚远。 3.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境内。 4. 藏山欲作千载计:意思是说,我准备将隐居的想法写成文章,并想流传给后世的人看。 5. 试问书成可寄不:“试问”是反问语气,“书成”是说文章写成了。“寄”,指传抄。 【赏析】
注释: 南雄:今属广东。调木倅:指调任南雄太守。 过南雄调木倅:从南雄(今属广东)调到南雄当太守。 道远胡为至此哉:你为何要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呢? 班行:同僚,这里指南雄的官员们。见说:听说。正须才:正好缺少人才。 多应诗兴清无奈:大概是你的诗歌才能太出众了,令人无法抑制地赞叹吧。特为观梅故一来:特地因为梅花开得好而来这里一次。特为:特别,特意。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时作此诗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涯”“君”“萧索”等词的书写。 【答案】 ①离别的时候,不要留下年少时的轻狂(少微)②并且呈送给玉堂先生(兼)③我和您都是天涯漂泊的游子,我首先感到悲伤的是秋天已经来临
注释: 在客中还没有喝够酒,难以表达离别的哀愁,离别后没有书信可寄给你,只寄来一首诗歌。眼前俗物谁合心意,想到你我只有无奈地长出白发。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别友人而作。全诗以真挚的感情、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表现了诗人自己仕途上的失意。 首句写离情未尽。“留连”二字点明送别之意,而“难为别”,则道出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惆怅。 颔联写别后无书但寄一诗。诗人以“俗物”指代那些世俗之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选项,然后应当结合着诗句理解含义。 “梅花迎路客平安”,梅花盛开的庾岭,是江南最远的尽头。诗人在庾岭南下,遥望山中梅花,似乎可以感受到梅花迎客的情意,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欣慰和安宁。 “此是江南尽处山”,诗人从庾岭向南,一路走来,已经来到江南的尽头了;而眼前的梅岭,就是江南的最南端。所以此处说“此是江南尽处山”
注释: 雁字:大雁飞行时排列整齐的队形,人们称它为“雁阵”。雁阵的形状就像人书写的文字。 超然圣处过张颠:意思是说雁阵排得整齐有序,就像圣人所到之处一样,无人能超越。张颠:指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擅长草书,有“草圣”之称。 整整斜斜落照边:意思是说雁阵在空中排成整齐或不规则的样子,在夕阳下映衬着,美不胜收。 好写人间不平事:意思是说雁阵可以记录下人间发生的不公平的事。 叫开阊阖为笺天
注释:田间 高田拍打着水,水连到田埂上。早稻将要齐,晚稻已经深。 闭粜人家争发贷,丰年也有债相寻。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田景象和农村生活的诗作。前两句描述了农田的景色,描绘了一幅丰收的田野图画,让人感受到农民辛勤劳作的喜悦之情。第三句反映了农民之间的互助合作,展现了农村社会的和谐风貌。最后一句则揭示了农村经济中的矛盾现象,即丰收年头也可能产生债务问题。全诗通过描绘农田、农民生活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