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晋
谢童帅(xiè tóng shuài)干送滴酥 滴水成诗句,巧妙相连接,想必堂深处,冻得不愿行。 剪水染云天,手指纤纤玉手,为何能见面,如玉的纤纤。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日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滴酥、剪刀和手指描绘得栩栩如生。 首句“滴成诗句巧相粘”,以滴酥为媒介,巧妙地将诗句与画面融为一体。这里的“滴成”既指水滴成诗,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注释: 宁都上元:宁都县在江西,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故称。 一觉翛然已五更:一夜过去,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翛然,超脱尘世的意态。 窗横梅影月偏明:窗外梅花的影子映在窗户上,月光特别明亮。 年时记得嬉游罢:去年这个时候,记得我们曾一起嬉戏游玩过。 犹为梅花梦不成:可是现在,我仍然做着一个关于梅花的美梦,却怎么也醒不过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宁都上元节日的夜晚,回忆起过去的欢乐时刻
【解析】 “卖薪”“买酒”两句是写诗人的家事。“旧家时”三字,点出时间与地点。“人乐升平岂自知”,写出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自己却远离家乡,不能共享其乐,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情。“节物”两句,作者感叹如今生活不如往日,满眼都是荒废的景象,更显出自己的凄凉。 【答案】 宁都上元有作 卖薪买酒旧家时,人乐升平岂自知。 节物如今不堪说,丘墟满眼更啼饥。 注释:在宁都上元节时,我卖柴换取酒钱
即事 庭草茸茸书带碧,槛榴粲粲舞裙红。 静观物化机无息,又转薰琴一信风。 注释: 庭中绿草繁茂,颜色如同碧玉,栏杆旁的榴花盛开鲜艳如舞裙一般。 我静静地观察着万物的变化,它们之间没有停止和开始的区别,就像风轻轻吹过,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庭草、榴花等自然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首句写庭中的花草树木,色彩斑斓;二句写栏边的榴花,艳丽夺目
【注释】韶石:地名,指韶州。使君:刺史,长官。丈(zhàng):尊称对方的亲属或朋友时所用的敬辞。小诗:小词,即短诗。留为一日款:留作当天的赠别之物。就:送,寄去。千里外:指远方。一笑:表示亲热的客套语。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宴会上与主人同席而作,表达了对主人的敬意和对主人的眷恋之情。全诗以“留为一日款”为题,抒发了对主人的深厚感情。
【注释】 题:写。曾审言:指诗人的朋友曾巩。所寓僧舍梅屋:曾巩的居所以梅树为名,诗人在这里寓居。僧舍:佛寺的小屋,这里泛指朋友的居所。梅屋,以梅树名居,亦借喻居处。 竹君:竹简,是古代书写用的竹片。古人将书信或诗篇等文字记录在竹简上,用后要烧掉它。邂逅:偶然相遇。更情亲:更加亲密。 能同此味:意思是能够共同分享这种滋味。花君子:花朵中君子,比喻梅花。团栾(quán )一笑春:意谓一起开怀大笑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宁都上元有作 刃剑尤为花木灾,园林不贷一株梅。 呼童遍县无寻处,安得成丛插烛来。 译文: 在宁都上元节有所作诗一首。 刀剑特别容易伤害花卉树木,园林中不能借给一株梅花。 呼唤仆人到处寻找却找不到,怎么能让梅花成丛像蜡烛一样插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宁都上元节时所作。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庆祝
【注释】 独夜:指一个人的夜晚。寒声:秋雨淅沥之声。 不成眠:不能入睡,即失眠。 为怕秋风在眼前:害怕这秋风在面前出现。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以“独夜”为题,写的是一个人深夜难眠时的心情。全诗语言平易浅近,却能表达出深挚的情思和复杂的心理,表现了诗人对孤独寂寞生活的敏感与体味。 首句“雨作寒声落枕边”,写雨声入耳,引起人深思,而又不能成眠,用笔简练,却能传达出诗人彻夜不寐的苦闷
【注释】 梅仙峰:即梅山,在湖南。 无阶:没有台阶。寄履声:传说仙人登临时,鞋子会发出声音。 骖鸾有路:传说驾着鸾龙的车子可以通往神仙的世界,比喻求仙之路。 仙灵:指神仙。 长安:古都城名,即今西安,这里借指京城。 何处:哪里。 万古青:永远不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之佳作。诗中通过描绘梅花与仙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追求高洁、超俗的精神境界。首句“文陛无阶寄履声”,以仙人的神奇形象开篇
独夜 月转庭除夜未央,坐看梧影上东墙。 金风玉露方清绝,只欠探枝桂子香。 译文: 独自在夜晚,月儿在庭院中缓缓移动,尚未到尽头,我静静地坐着,看着窗外的梧桐树的影子映照在东墙上。 秋风送来凉爽的气息,月光如水般清澈,但桂花的香气还未飘散。 注释: 独夜:独自度过一个漫长的夜晚。 月转庭除夜未央:月亮在庭院中缓缓移动,夜色还没有过去。 坐看:静静地坐着。 梧影:窗外的梧桐树的影子。 上东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