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体会其内在含义,并结合诗句进行理解。“绿阴庭院夏初长”的意思是:在绿树成荫的庭院里,夏天刚刚来临,树影婆娑。“梅子新肥杏子黄”的意思是: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梅子和杏子,颜色是青黄色的。“枝上莫弹秦吉了”的意思是:不要打鸟或折树枝,因为这时正是鸟儿筑巢的时候。“游人借此当笙簧”的意思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读懂原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注解进行赏析。 “层楼”是第一句,写诗人在高楼上倚楼而望,看那一轮秋月挂在半空,十二阑干曲曲愁。这两句是描写,但描写中也含着诗人的情感,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 “我亦天涯零落者”是第二句,诗人感叹自己也是天涯漂泊的人,与前句“层楼”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孤独寂寞的感慨。
【注释】 山窗杂诗:即山窗杂咏,诗人在山窗边随意写下的诗歌。 月照西窗夜未阑:月亮照着西山上的窗户,深夜还没过去。 起来和墨研池乾:从床上起来,用砚台研磨墨水。 急忙欲写梅花赋:想要立刻写一篇关于梅花的文章。 敲碎溪冰一片寒:想用冰块来敲打梅花,以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在深夜写作时的情景的诗歌。诗中的“山窗杂诗”指的是诗人在山窗边随手写下的诗歌。
注释:短篷船停在雪中,映照着窗纱,就像王家的子弟去拜访戴家。然而,王家的子弟终究无法理解戴家子弟的风味,只能看到月光下的梅花。 赏析:这首诗以咏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王家与戴家子弟性格特点的对比与评价。首句“短篷留雪映窗纱”,形象地描绘了李伯章乘坐的小船在雪中留下的痕迹,如同窗纱一般清晰可见。次句“一似王家访戴家”,则巧妙地将李伯章比作王家的子弟,而把戴家子弟比作自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注释】 乌衣:指唐代南京的乌衣巷。 三径:这里泛指园林小路。 庭树:院中树木。 幽阴:幽暗之处。 绿作堆:形容树丛繁密,像堆成堆的绿色物体。 胡蝶:蝴蝶。 是客:指自己不是主人。 双双:成双成对的样子。 矮墙:低矮的围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南京乌衣园时写下的,表达了他对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诗的第一句“乌衣三径去年开”,描写了园中的景色,乌衣巷的三道小路上,春天已经过去,但仍然开放着
注释: 君家在渝水,我的故乡是螺川,我们都是江南人。 虽然同道同心,却因为姓不同而感到陌生,只因为年龄相差太远而忘记了彼此的年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离别时的感慨之情。首句“君家在渝水,我家在螺川”,以地理方位来表达两家的远近;第二句“同是江南百里天”则表明两家都处在相同的地域之中,只是具体地点有别;第三句“同道同心更同姓,只年相远却忘年”则是说尽管大家同道、同心、同姓
【注释】 1. 山窗:指挂在山上的窗户。 2. 小溪寒处竹深幽:小溪在寒冷的地方,竹子长得十分茂盛,幽静深远。 3. 有诗戏尔教儿诵:我这里有诗歌,你可以读给我的孩子听。 4. 无酒归而与妇谋:没有美酒,回家可以和你商量一下。 5. 窗为防风须密补:为了防止风从窗户进入,必须把窗户密封修补好。 6. 篱因御寇更完修:篱笆因为要防止强盗入侵,所以需要修缮。 7. 怕无人可论心事
【注释】 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内河:作者自比为一叶小舟,在内河中航行(此指作者的行踪)。郭:指城郊或城市四周。野渡头:指郊外渡口。 忽有:忽然之间。画桥:用彩绘装饰的桥梁。杨柳岸:柳树岸边。依约:隐约、依稀可见的样子。青楼:古代妓院的美称。 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目的地是常州。“邀我”二字,表明诗人主动要求乘船出游。次句写游船入城,仿佛进入野外渡口的情景。三、四句写游船上看到城外的景色
【诗词原文】 层楼台城胜概得同游,烂醉西风药玉舟。 目送归云天一角,教人生怕上层楼。 【诗词注释】 台城:南朝时建康(今南京市)皇宫和官署所在地。 胜概:美好的景色。 同游:一起游览。 烂醉西风:形容沉醉如酒。 药玉舟:即玉壶春酒,指美酒。 目送归云天一角:指看着西边的归云在天际消失,只剩下一片天。 【诗词译文】 登上高高的台城,欣赏着美景,与友人一同游览。我沉醉在这美好的景色中
【注释】 山窗:指山中的窗户,此处指诗人自己独处时的读书写字之地。杂诗:即小诗。 【赏析】 首句“夜久寒炉火尚红”写诗人在深夜里仍坚持着读书写字的情景。第二句“隔山谁动五更钟”,写诗人在听到五更的报晓钟声后,想到的是远方的家人,而并非自己的家人,从而引发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三句“小童和梦移灯去”,是说诗人做了一个梦,梦中有小僮儿来帮助照看灯火,然后离开。第四句“不管残书读未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