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直
这首诗描述了一座位于山中的洞穴,其岩洞嵌空,道路险峻,仿佛是神仙的居所。诗中详细描绘了洞穴内的自然景观,如涌云、滴乳、琼树、玉田等,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仙人隐居之地的神秘感和向往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岩洞嵌空路险巘”。这句诗通过“岩洞”和“嵌空”两个关键词,形象地描绘了洞穴的形态和位置。“路险巘”则进一步强调了洞穴的道路险峻,给人一种难以攀登的感觉
诗名:题含虚南洞 诗句: 云岭嵯峨挂夕阳,含虚南洞更徜徉。 书堂犹觉宝薰在,石铫微闻仙茗香。 遥想钓鱼台上客,飘然驾鹤白云乡。 洪崖有路通仙岛,当日无人报始皇。 翻译: 在雄伟的云岭之巅,夕阳斜照如画,我漫步于含虚南洞,流连忘返。书房里依然弥漫着香气,仿佛宝薰未散;水壶中隐约传来淡淡的茶香,如同仙家珍品。想象中的钓鱼台之上,曾有古人悠游,他们乘风破浪,恍若仙人。传说中有一条路通向仙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题庆云东洞》。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1句:“个中别是一乾坤” 释义:在这个地方,仿佛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有着自己的天地、时间和空间。 注释:乾坤指宇宙,这里形容洞内有如另一个世界。 第2句:“蔼蔼祥云拥洞门” 释义:洞内弥漫着淡淡的吉祥云气,给人一种祥和安宁的感觉。 注释:蔼蔼形容云气浓厚的样子,祥云指吉祥之云。 第3句:“天柱遥知锁金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文蔚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题目是《题莲华西洞》,这是一首描写仙人隐居生活的诗。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富含深意。 第1句“题莲华西洞”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对仙人隐居之地的描述和赞美。莲华西洞是一处隐秘的地方,只有仙人才能到达并欣赏那里的美景。 第2句“先生自是大罗仙”,这句表明了作者对仙人的仰慕之情。仙人具有超凡的能力,能够自由自在地在世间行走,不受尘世的束缚。
【注释】 1. 三洞:指道家的神仙洞府。 2. 芒鞋:用麻制成的鞋,穿时没有声音。 3. 仙源引兴长:意思是仙家的环境使人产生很多美好的联想。 4. 林花有意解留香:形容花有情意,使人留连忘返。 5. 村醪(láo):农家自酿的酒。杖头费:指路费,这里泛指路上的费用。 6. 渴似虹霓饮练光:形容口渴得就像喝虹霓下的清泉一样滋润,像饮练过的白练一样清澈。练,白色的绢。 【赏析】
云岭嵯峨挂夕阳,含虚南洞更徜徉。 书堂犹觉宝薰在,石铫微闻仙茗香。 遥想钓鱼台上客,飘然驾鹤白云乡。 洪崖有路通仙岛,当日无人报始皇
先生自是大罗仙,一去尘寰不记年。 道室只今丹灶在,石窗依旧碧萝缠。 空来莲洞闻仙乐,那得桃源驾铁船。 欲觅当年天井路,云蒸雾罩水潺湲
个中别是一乾坤,蔼蔼祥云拥洞门。 天柱遥知锁金阙,绛桥仍想接昆仑。 仙人幻出珊瑚木,玉女妆成锦绣墩。 石室霜台更奇绝,桃源从此不须论
雨过薰风吹面凉,芒鞋终日水云乡。 可怜尘绪萦人久,赖有仙源引兴长。 山鸟无心时自语,林花有意解留香。 村醪不惜杖头费,渴似虹霓饮练光
张大直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张大正是一个多产而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在宋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张大直及其诗歌创作的特色: 1. 生平简介 - 生平背景:张大直生活在北宋时期,具体生平资料不详,但可以推测他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和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 - 艺术成就:张大直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诗歌风格著称,其作品在当时广受好评。 2. 艺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