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初
这首诗题为《寄柳塘汪叔耕三首》,作者是宋代的诗人詹初。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汪叔耕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逐句解释诗意、分析其深层含义,并提供赏析和创作的启示: 1. 诗句释义:“不闻尔言久,因觉我言非。”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与汪叔耕的交流中发现彼此的观点已经有所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认同彼此的看法。 2. 译文:你的话语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因此我开始怀疑我自己之前的言论是否准确。
题程栖竹居士卷 宋代诗人詹初诗意与赏析 1. 诗句原文 此翁日日对修竹,竹上风清心亦清。 高节有常原自劲,中虚无物本来成。 美淇君子诗为咏,贯岁圣人礼作盟。 林里七贤真浪迹,怜君不慕七贤名。 2. 词语注释及翻译 - 此翁:指隐居生活的人。 - 修竹:长而高挺的竹子,常用来比喻品格高尚之人。 - 风清:清风,形容环境的清新宜人。 - 中虚:中间空虚,无欲无求。 - 贯岁:贯穿岁月,形容时间悠久
【注释】 万木:众多的树木;岁晚:一年的末了。 寒梅:指冬天开放的梅花。 独:单独;不移:没有移动,比喻坚强的生命力。 幽香:香气清幽,不张扬。 白雪:白色的花或雪。 清景月明时:美好的景色在明亮的月光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赞美梅花,表达了自己对坚韧不拔精神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高洁的志趣和坚贞不屈的精神追求。 “万木枯岁晚”,以“万木”为喻,写草木因岁晚而枯萎凋零。岁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内容和语言表达的特点来分析概括。 【答案】 译文:新春又来临了,迎接的是过去的旧人。愿除去过去的种种错误,产生新的思想观念,天天更新。 注释:①新春:新年。②妄:错误。③日日新:每天更新,每天进步。 赏析:这是作者在新春佳节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革除旧弊
这首诗是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六十岁的高龄,怀着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忧虑,写下了这首忧国忧民的诗篇。 诗人感叹自己的岁月蹉跎,已经六十岁了,但是自己的道德事业却无法实现。这一句中的关键词“岁月蹉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无奈与感慨。 诗人感叹自己善无一得过恒有,力尽千般志尚弘。这里的关键词“善无一得过恒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善良品德的坚持与执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评价。注意通晓诗意,理解其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然后结合诗句作答。 “数月未论心,此心觉还真”,诗人与汪叔耕相别数月,但心中始终念着朋友,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还没有同汪叔耕谈论过彼此的心迹,但自己内心中觉得已经真的可以交心了。“矢以惺惺法,始终奉此身”,我将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我们之间的交往,并且始终不渝地奉行这个原则。 【答案】 译文:我们分别数月而未曾交谈
【注释】 题岱山水云幽居:诗篇题目,题写诗人对山水自然的感受。 避俗氛:避开世俗的纷扰。 世事那复闻:世间的事情还有谁能够听到呢?那复,犹言“还有”。 闲浴池塘水:在池塘里随意洗澡。 静看山岭云:静静地观赏山峰和山岭上的云雾。 无心出:无心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本分:本性,本质。 真自得:真正感到满足、高兴。 吾与尔为群:我和你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赏析】
我们分析题目要求: 题目:秋至 方趁夏日永,不知秋已清。 秋清岁即晚,吾道终何成。 注释: 1. 方趁夏日永:正值夏季,时间漫长,可以尽情地享受夏天的温暖和美好。 2. 不知秋已清:不知道秋天已经到来,天气变凉了。 3. 秋清岁即晚:秋天来了,意味着年华易逝,岁月难留。 4. 吾道终何成:我追求的道路或理念,最终是否能够实现? 我们逐句翻译这首诗: - 首句“方趁夏日永”
在阅读宋代诗人詹初的《读李敬业传》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中蕴含的历史沧桑与人物命运的沉痛。这首诗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来反映时代变迁和道德沦丧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闲笑唐明主:表达了作者对唐明主的不满与嘲笑,暗指唐明主的某些政策或决策导致了国家的动荡不安。 2. 深怜李绩忠: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李勣(李绩)忠心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忠诚与奸诈的不同态度。 3. 如何一谄献
【注释】 一、自从:指自从您给我教诲以来。 范模远:范缜,南朝齐梁间著名的思想家,反对神佛迷信,认为“人命在天,有生必有死”,主张“形质朽腐,神气散亡”。这里指范缜的学说。 物欲:指人的欲望。 有知无取正:有知识的人不去追求名利。 积惑总成疑:积久成患,疑虑难消。 独有依归念:只有回归佛教才能心安理得。 端然未改移:端正而不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仁宗皇帝表示自己信奉佛教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