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潞
诗句原文: 策勋蓑笠上,自是一云台。 译文: 在田野间策勋,披着蓑衣和斗笠,我独自享受着云中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乡村田园的惬意生活,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卷。"策勋"一词意味着记功,通常用于军事或政治场合,此处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蓑衣和斗笠则是古代农民常用的服饰,象征着朴素无华的生活。诗人通过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
【注释】: 江汉,长江和汉水,指中国。西来,从西边流来。天地,天空、大地,泛指自然界。白,一作“碧”。 【赏析】: 此句描写了江汉的源远流长。“江汉西来”是说江、汉从西边流来,“天地”,泛指自然界。“白”,一作“碧”。这句诗的意思是:长江汉水从西边流来,天苍茫一片,大地一片洁白,一派壮美的景色
【注释】: 1. 未能子字民: 没有能像父亲或兄长那样来治理百姓。 2. 但欲兄事钱: 只想像对兄长那样对待金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无法承担起国家重任的自谦之词。“未能子字民”表达了诗人对治理国家、安定民生的渴望和无奈,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欲兄事钱”则反映了他对财富的向往,希望能够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金钱,而不是作为国家的统治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
注释解释: 独木:一根木头;劳薪:砍伐后晒干的柴。指在险峻的山路上行走。 带湿:被水淋湿;炊:做饭。指在雨中行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艰难、生活艰辛的诗。诗人以“独木”和“劳薪”为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种种困难和艰辛。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句,表达了诗人在外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
祝英台近 · 木稚 【解析】 本词为咏物词,上片写木樨的浓香,下片写木樨的幽冷,并由此而联想到广寒宫中的桂花仙子。 “宝熏浓,云幄重,琼叶丽金蕊”三句。开头一句点明季节:秋气渐浓,桂花初放。第二句承上启下,描绘出一幅桂花盛开图:桂花密如云朵,花形像翠绿的帷幕,又似华丽的帐幄。第三句则进一步描绘桂花的色泽和形态:花瓣晶莹洁白,花朵娇美艳丽。“玉树临风前”,以玉树作喻,形容桂花的枝叶繁茂,挺拔秀美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宋代文人杨万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高棱巨壁立□苍,中直浯溪带样长。 注释:巨大的山岩耸立(形容山峰),如同青色的屏障一般,位于中流的溪流旁,像一幅长长的画卷。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眼前所见的自然景观,以高大的山峦比喻为青色的屏障,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带样长”则暗示了这一景观的独特之处,它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痕迹。
宝熏浓,云幄重,琼叶丽金蕊。黛绿蜂黄,秋态未憔悴。绣帘深院黄昏,著香无处,人欲睡、为花重起。 月如水。别有天外楼台,玲珑异尘世。翠袖生寒,只欠素娥倚。何如倩取西风,吹将归去,为添在、广寒宫里
高棱巨壁立□苍,中直浯溪带样长。 黄屋朝临蜀万里,翠珉暮刻楚三湘。 两朝功罪乾坤定,二子文书日月光。 太息斯盟谁复主,代兴今者得黄张
张潞是宋代诗人,字东之,生于公元1205年左右。他的生平与创作活动主要活跃在宋朝,尤其是在桂林和昭州的任上。 张潞的诗歌作品丰富而多样,他的创作风格受到了当时其他两位著名诗人——范成大、杨万里的影响。他的诗作不仅遵循了传统诗歌的规范,还融入了新的元素,展现了宋代诗歌的时代特色。 张潞在文学上的造诣不仅限于诗歌,他在散文领域也有所涉猎,其文风同样清新自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张潞是宋代诗人,字东之,生于公元1205年左右。他的生平与创作活动主要活跃在宋朝,尤其是在桂林和昭州的任上。 张潞的诗歌作品丰富而多样,他的创作风格受到了当时其他两位著名诗人——范成大、杨万里的影响。他的诗作不仅遵循了传统诗歌的规范,还融入了新的元素,展现了宋代诗歌的时代特色。 张潞在文学上的造诣不仅限于诗歌,他在散文领域也有所涉猎,其文风同样清新自然,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