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斛
以下是对这首诗《南京遇马丈朝美》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浮云久与故山违:浮云长久地离开了故山,意味着诗人与故乡的距离越来越远。 2. 茅栋如存尚可依:如果茅屋还在,还可以找到依靠的地方。 3. 行路相逢初似梦:在路上遇到熟人,初看像做梦一样。 4. 沧江万里悲南渡:长江万里之遥,充满了悲伤之情,向南迁移。 5. 白发几人能北归:白发人有几人能够返回北方? 6.
【注释】夜雨南山:山斋,指隐居的住所。石室,指石头砌成的小屋。馀清,指余下的清凉。风枝,指随风飘落的树枝。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山中夜宿时,听雨声和看雨景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在山斋里听到夜里的淅沥淅沥的雨声,次句写看到山中的石室还留有余下的清凉,三句写看到风吹断的树枝上滴下残存的雨水。此诗语言平实,意境幽深
【注释】 1. 高寺:寺院名。2. 鸣钟:报时之声。3. 孤舟落雁边:形容天色将晚,孤舟漂泊在水天相接之处,雁群飞过。4. 归径晚:指归途遥远,时间已晚。5. 上方眠:即上方的云彩,比喻隐居之地。6. 石峻溜声急:石头陡峭,水流湍急,发出声响。7. 月高松影圆:月亮明亮,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月光下变得清晰。8. 清川:清澈的河流。9. 明朝下烟霭:明天的清晨,雾霭蒙蒙。 【赏析】
. 仙门驿听泉(注解): 仙门驿:古时驿站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 2. 一亭围古木(译文): 一座亭子周围围着古老的树木。 3. 双涧泻清流(译文): 两座山间的溪水清澈地流淌。 4. 行到云山暮(译文): 走到云山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 5. 卧闻风雨秋(译文): 躺在床上听着风雨声,感觉像是秋天的声音。 6. 客尘何日浣(译文): 我何时能洗净这旅途中的尘埃呢? 7. 病渴此时瘳(译文):
【注释】 寓中,寄居之处。江县楼,即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武江,赣江支流,发源于江西修水,流经南昌,注入鄱阳湖。文岫(xiù),山名,在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松薪:指用松木烧成的柴火。白粲(càn),白色的粗饭;一种粮食。水蔓,水生植物,这里指荷叶。系红鲜:指红色的丝带。飘蓬:随风飘荡的蓬草,这里比喻诗人自己,表示自己像飘荡的蓬草一样四处漂泊。 【赏析】 这是一首寄居南昌滕王阁时的诗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意,赏析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概括作者情感。注意要通晓大意,理解诗句含意,体会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试题,涉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鉴赏能力。此题中“东川”是地点,指四川;“三年客”指诗人在蜀地三年为官之经历;“江湖万里情”,诗人自比江湖漂泊人,抒发了自己思乡之情
卢台峭帆亭 高秋客未还,何处望乡关。 乔木苍烟外,孤亭落照间。 雨晴山觉近,潮满水如闲。 目断峒阳路,归云不可攀。 注释: 卢台峭帆亭:位于福建福州的卢台山,建有一座峭壁之上的亭子,名为“峭帆亭”。 高秋客未还:深秋时节,游子尚未归来。 何处望乡关:在何处可以遥望故乡的方向。 乔木苍烟外:高大的树木在烟雾之外显得更加苍翠。 孤亭落照间:孤零零的亭子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凄凉。 雨晴山觉近:雨后初晴
【注释】 巫山:在今重庆市。 月怀湖外亲友:指作者对远离自己而寄居异乡的亲友思念之情。 孤舟:一叶小舟,泛指小船。 暮寒:傍晚时分天气寒冷。 湘水:即湘江,源出湖南省。 尺素:古时用竹简写字,一简为一尺,故称。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巫峡夜雨中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怀。首二句写景,点明时间是在初秋,地点是在巫峡。众壑敛新雨,孤舟增暮寒,这是说,巫峡一带群山环抱,新雨刚刚停歇,天色渐晚
【注释】 沙边:水边。独杖藜:独自拄着拐。藜,一种草本植物。 长风催雁北,众水避潮西:长风吹雁向北飞,众水流避开潮水的涨势。 楚客相逢少:与南方的客人相遇很少。楚客:指南国来的旅人。 吴天入望低:吴地的天空进入视野就很低。吴天:吴地的天空。 故园无路到,春草自萋萋:故乡没有路可走,春天的野草自然茂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小诗。诗人描绘了雨后江面涨平、堤岸上行人撑着伞独行的景象
野旷悲行客,湍惊碍去船。 夜江清泛月,秋草碧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