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原妙
注释:这诗句描述的是一幅形象生动的画卷,滴滴脓液满身都是,却毫无一丝落向西东。如果有人说这不是知音,那恐怕就是被风吹到了别的调子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讽刺意味的画面,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知音与无知音的形象鲜明地展现出来。诗中的“滴滴通身是烂脓”形象地表达了知音与无知音之间的差别,即知音能够理解和欣赏对方的优点,而无知音则无法理解对方的价值。而最后一句“未免风吹别调中”
注释:随便放开这牛儿,牛头的角分明地举起与谁相比。 如果它向尾巴尖端会,那新罗鹞子就会过多地出现。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牛的形象来比喻人,诗人通过对牛的观察,看到了人的某种特点或行为,然后加以赞美。这首诗以牛为喻,赞扬了人的聪明才智和敏锐观察力。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善于观察、分析事物,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观音大士赞 大海波心,磐陀石上。 真观净观,是相非相。 如月在天,无水不现。 水月俱捐,如何瞻仰。 咄,切忌妄想。 译文: 观音大士赞 大海的波心,磐陀石上。 真正的观音大士,清净的观音大士,是相,不是相。 就像月亮在天空中,没有水就不会出现。 水和月都被抛弃了,我们又怎么能去瞻仰呢? 切记不要有妄想
【注释】 一二三四,四三二一。:这是说“四”字的笔画,也就是“一”字的笔画。钩锁连环,银山铁壁。:钩、锁、连、环是汉字部首,合起来表示笔画的形状像银山上的铁壁,形象地说明汉字笔画的复杂。觑得破,跳得出。:意思是看穿、看破,就能突破、跳出。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指世界是一个大千沙界,一切事物都在其中;而圣贤们就像闪电一样划过。若是觑不破跳不出,切须翻天覆地离巢越窟。
【注释】 皮穿肉烂、筋断骨折:指修行者在修行中,由于精进用功过度,以致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具无碍辩、横说竖说:指佛家所说的“一切法无自性”,是佛法的真谛,而世间人对此却无法理解,只能横说竖说。向上一关:指佛教修行中的最后境界。敢保老兄未彻:不敢保证我是否达到了这一境界。直须虚空粉碎,大海枯竭:必须使虚空完全粉碎,大海完全枯竭。透顶透底:指彻见宇宙真理。内外澄澈:指彻见宇宙真理时,心如止水,内外清净
【注释】 偈颂十二首 其四:东西十万(一作“东西一万”,即一万八千),南北八千。 纤尘不立(一作“纤垢不落”),寸草不生(一作“纤垢不长”)。 往来无碍(一作“往来自在”),妙用纵横。 直饶亲到者里(一作“纵教亲到者里”),正是弃本逐末,引祸招殃。 且道如何是本(一作“且道此是何等”),抛出轮王三寸铁,分明遍界是刀鎗。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东西南北各有十万,南面和北面各有八千
偈颂十二首 其八 腊月三十日,时节看看至。 腊月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露柱与灯笼,休更打瞌睡。 露柱和灯笼,是指夜晚的光源。这里提醒人们不要因为节日而过于放松,要注意安全。 觌面当机提,当机觌面觑。 觌面当机提,是指面对问题时,要立刻思考并解决。当机之际,指紧急关头。 蓦然触瞎眼睛,照顾烂泥里有刺。 蓦然触瞎眼睛,形容突然遇到困难或挫折时
注释: 若论此事,正如傍墙逼狗。 逼来逼去,逼至尖角落头,未免翻身遭他一口。 白话文释义: 如果谈论这件事,就像逼迫墙角边的狗。 逼迫过来,逼迫过去,逼到墙角的尽头,恐怕会翻转身体被他一口咬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挣扎。首句以“傍墙逼狗”喻指自己处境艰难,仿佛被逼到了墙角,无法逃脱。次句则进一步强调这种无奈,让人联想到在困境中只能不断逼迫
注释:学习道法如同刚开始时一样,保持初心不变,即使面临千难万阻也要保持清醒。要直捣虚空,才能拔去金刚脑后的钉子。 赏析:这是一首描述修行人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向困难挑战的诗。表达了修行人面对困难时,只有坚定信念,才能战胜困难,达到修行的目的。同时也表达了修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磨砺自己,提高自己的修行境界的决心和勇气。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注释】偈颂:佛教中一种韵文,用来宣说佛理。十二首:指佛教经典中的《大般若经》等十二种重要经典。上大人:即“上根人”。盲龟跛鳖亲:盲龟、跛鳖都是不能明察的生物,比喻那些不明事理的人。 【赏析】这首偈颂是《大乘起信论》中的名句。“欲明种子因,熟读上大人”的意思是想要了解种子生根发芽的原因,就要熟读《上大人》,即《上大品般若波罗蜜多时》,是般若学的核心经典,也是《大般涅槃经》的基础。“欲明种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