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月涧
【注释】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二十二:岁在子,月在子。一阳生在子。岁在子年(即农历的冬至节),月亮在子位。“一阳”指阳气初生。 惟有衲僧家:只有出家的僧人。“衲僧”指僧人,也泛指修行者。 佛不知有释迦老子: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后人尊称为“释迦佛”。释迦佛不知道有“释迦老子”。 祖不知有达磨老子:达摩是禅宗五祖之一,后人尊称他为“达摩祖师”。达摩祖师不知道有“达磨老子”。 又谁管你天翻地覆
【诗句释义】 威音未生:指佛的威音尚未发出,还未显现。 清凉大木:形容大树如清凉的佛法般给人带来清凉和宁静。 根蟠无阴阳地上:指大树的根系深厚,生长在地下,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影藏叫不响山谷:指大树的枝叶茂密,遮蔽了山谷的声音。 婆婆娑娑:形容树叶茂盛、婆娑多姿。 荫覆天下人:指大树为大地上的人们提供阴凉和庇护。 仿佛当年黄檗会中:黄檗是指禅宗六祖之一的黄檗希运禅师
注释: 1 定乾坤句,雷厉风飞:这两句描述了一个宏大的场面,意味着在关键时刻,需要决断和行动。“定乾坤”指的是掌控全局的能力或决心,“雷厉风飞”则形容这种决断的力量非常强大,如同雷霆万钧般的迅猛和有力。 2. 提佛祖令,厓崩石裂:这句强调的是命令的力量。通过提到“提佛祖”,可以理解为这是从高僧大德那里发出的指令,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神圣性。而“厓崩石裂”则形容这个命令的影响力巨大
这首诗的意境宏大,情感深沉。诗人以天地为画布,以红炉为笔,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画面。整首诗语言简练有力,充满了豪迈和悲壮。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天地红炉郁且蒸,万岳清撼寒涛声:天地如同一个巨大的红炉,气氛热烈而又沉闷,仿佛在酝酿着什么。山峦(万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高耸入云,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在敲打着红色的波浪。 2. 六月卖无价,奈此松风清:六月时节,树木繁茂,果实累累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诵佛经时伴和唱的韵文。偈:佛教徒用韵文来诵读佛经,称为偈。偈颂:即指诵佛经时的韵文,又称“佛曲”。一百零三首: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编定的《百丈师怀》。其二十九:是其中的第29首诗。月生云际:指天边的月亮出现在云层之上。木人、石人:指木偶或石制的雕像。卓竖:形容直立的样子。瞥转:忽然之间。玄机:佛家语,指佛理玄妙之意。睹:看见。三个孩儿抱花鼓:指三位小孩手持花鼓玩耍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早晨偶然站在高台上,人们误以为他是观云的僧人。他虽然被衲被蒙头,但他的清心寡欲、超然物外的精神却依然让人感到震撼和敬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人之作,通过描写一个僧人在早晨偶然站在高台上的行为,表达了他对尘世的超脱和对自然的敬畏。他虽然被衲被蒙头,但他的清心寡欲、超然物外的精神却依然让人感到震撼和敬仰。这种精神境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的
【注释】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十四:偈颂是佛教的赞颂诗歌,每句都押韵。偈颂的体裁与律诗不同,没有平仄、对仗的要求。偈颂的内容主要是颂扬佛性、佛理和佛法。这首诗主要颂扬了佛祖的智慧和慈悲。 诸佛的旨,诸祖玄机,分明觌面为提持。 诸佛的旨意(宗旨)和诸祖(历代高僧大德)的真谛(深奥的道理),它们都是非常清楚明了的,可以直接领悟和理解。 是汝诸人,因甚觑着眼如眉。 你们这些人啊,为什么会这样看待事物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即佛教中的佛经赞语),内容主要描述了佛法的无上威力和普渡众生的崇高境界。以下是逐句的释义以及注释: 结虚空,捏定如生铁。 “结虚空”是指将无形的佛法与有形的事物相结合,使得佛法具有了实物的形式。这里的“捏定如生铁”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合的紧密程度,仿佛是将生铁紧紧地捏在一起,无法分割。这暗示了佛法的力量之大,如同坚固无比的生铁,难以摧毁。 解圣凡,普请出阴界。
注释:暴雨涨高溪水几尺,失却捣衣的平正石。明天水退,石头依然。我只能空自相忆。 赏析:诗人通过对溪水的描写,抒发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骤雨涨溪"四句描绘了溪水暴涨的景象,"失却捣衣平正石"一句则形象地展现了捣衣石被溪水冲走的情景。"明朝水落石依然"一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盼,希望溪水能够早日退去,让石头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最后一句"老夫一夜空相忆"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只能空自相忆
诗句翻译 1 佛祖格外机,衲僧向上著。 - "佛祖格外机":指佛祖具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洞察力。 - "衲僧向上著":指禅宗修行者努力向上提升自己。 2. 着眼觑不是,举步踏不著。 - "着眼觑不是":指仅仅观察事物表面,而没有深入理解其本质。 - "举步踏不著":指缺乏实际行动,不能脚踏实地。 3. 拟之即差,不拟尤错。 - "拟之即差":指按照常规思维或方法行事,往往会导致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