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月涧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诗句释义: 1. "记得鹅峰相聚日,嗔拳热喝当慈悲。" - “记得”意为记念或回忆,说明作者回想起与某人相聚的日子。 - “鹅峰”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特定的地方、事件,但此处更多指代一个共同的记忆点。 - “嗔拳热喝”形容当时的愤怒和激动状态,“嗔”即生气或发怒,“热喝”则可能指的是热烈的争论或冲突。 - “当慈悲”表示在冲突中仍保持对对方的同情和理解。 2.
【注释】 1. 偈颂一百零三首:佛教禅宗中的一种文体,即唱和诗。 2. 其十一:这首诗是《偈颂一百零三首》的第11首。 3. 六阴剥尽:阴,这里指地,六阴指的是大地被太阳晒焦,变得干燥。 4. 鄱阳湖:在江西北部,今江西都昌、新建等地。 5. 蠙州门:即扬州,古称蠙州。 6. 长一线:指生命线。 7. 汉闻:指佛教中的大乘菩萨摩诃萨行之一——普贤菩萨行,又称“大行”、“大通”。 8. 么告报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只如灵云见桃花,毕竟是见非见。 玉兔挨开碧海门,金乌啄破琉璃殿。 赏析: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月涧的《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十二》,通过描绘灵云与桃花、玉兔和金乌的互动,表达了禅宗“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的思想。诗中的“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只如灵云见桃花,毕竟是见非见。”通过灵云与桃花的相对关系,强调了在特定的情境中,事物的本质可能并不容易被直接感知。而“玉兔挨开碧海门
【注释】塞云:指塞外的云。点点阵:密集如阵的。黑面将军:指古代的名将,这里借指赵匡胤(宋太祖)。夺得:夺取。凯歌:胜利时奏起的乐曲。春醪:美酒。 译文:塞外乌云密布,像一片巨大的战场,黑脸的将军身穿白袍,他英勇地击败了敌军,夺取了他们的枪和马,凯旋而归,醉醺醺地喝着美酒。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烈的战斗场景,歌颂了赵匡胤的英勇无畏和智勇双全。诗中用“塞云”“阵云”等自然景色来衬托战争的激烈
释义: 毫无来由地将所有的私心杂念都展现出来,摊在别人面前,谁能指出其中的愚蠢之处呢。 面对你时却不能揭穿你的谎言,满眼都是风雨飘摇,徒然让人感到凄惨。 注释: 1. 偈颂:佛教用语,指佛门中诵经赞佛的文字。 2. 泼众私:指将个人的欲望和欲望表现出来。 3. 痴:这里用来形容某人愚蠢。 4. 对面不能掀倒去:无法揭露对方的秘密。 5. 满天风雨谩凄其:形容风雨交加,让人感到凄凉
【注释】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二十一:偈颂 若人生百岁,不善诸佛机, 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知。 译文: 假如人活上百年,却不懂得佛法的真谛, 还不如在一天之内,就能够彻底了解佛法。 赏析: 这首偈颂的意思是说,人活上百年,却不懂得佛法的真谛,不如在一天之内,就能够彻底了解佛法。这是告诫世人,要珍惜时光,把握机会,及时修行佛法。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人生哲学,即人生短暂,应该抓紧时间,去追求真理和智慧
圆陀陀,明历历。 堪笑老瞿昙,六年犹不识。 圆陀陀:形容眼睛凸出的样子。 堪笑:可笑。 瞿昙(音quán):古印度人的名字,意译为“须菩提”。 毕竟赞叹个什么:最后到底赞叹的是什么。 乞儿拾得锡:乞丐捡到锡,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眼睛突出的人虽然有很多,但是能像老瞿昙那样六年来都没有认识的人,却并不多见。而这样的人,即使得到了东湖全力的赞叹,也只是赞叹他的眼睛突出
即心即佛,狐狸恋窟。 译文:心即是佛,狐狸留恋自己的洞穴。 注释:即心即佛,禅宗认为,人的心中本来就有佛性,只要去发掘、去发现它就能成佛;狐狸留恋自己挖的洞,比喻人们迷恋世俗生活而难以自拔。 非心非佛,当机放出辽天鹘。 译文:不执著于心就是佛,时机一到就能放飞自由的灵魂。 注释:当机,指在适当的时候。辽天鹘,即苍鹰,这里用来形容人的灵魂。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被世俗迷惑,要懂得把握时机
【注释】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十:古佛心,无背面。 泥团土块,砖头瓦片。是指佛教中的各种佛像、法物等。 是汝诸人,每日于土木场中,何止行一遍两遍,三四五遍。指信徒们每日在寺庙、佛堂等地修行时,不断地磕头礼拜、诵经拜佛等。 因甚足踏不著,眼觑不见。指这些佛像、法物虽然存在,但信徒们却看不见它们,因为它们只是一堆堆的泥土、石头和木头,没有真正的实体存在。 令人长忆谢玄晖,解道澄江净如练
【解析】 “偈颂”又称“佛曲”,是佛教音乐和文学的一种。本诗是一首佛教的偈颂,其内容为“迷不自迷,对悟立迷。悟不自悟,因迷说悟。悟乃迷之体,迷乃悟之用。青天白日,切忌说梦”。 【答案】 ①这首诗表达了佛教的“迷悟观”(即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作者通过“迷不自迷,对悟立迷”“悟不自悟,因迷说悟”等句子,说明“迷”和“悟”的相互依存的关系。②“迷乃悟之用”,这是对“迷悟观”进一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