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月涧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深邃,它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对世间万象的洞察和领悟。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及赏析: 1. 八十种好,三十二相:这是在佛教中描述佛像的一种方式,其中“八十种好”指的是佛像的各种美好特点,而“三十二相”则是形容佛像的庄严容貌。这两句诗可能是在表达修行者对于这些外在形象的超脱和理解,不再被其迷惑和困扰。 2. 丑恶容止,喂狗不噇
横放十尺,竖放十尺。 潦倒之中有很多尊者,在三千里外砍掉自己的头颅!
【注释】偈颂: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韵文,用以宣唱佛理。一百零三首: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归来以后,在长安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并撰写了一百零三首佛偈,以赞颂所译佛经。随师:跟随师父学法。三年:玄奘随其老师在印度学习梵语和佛教经典已经三年。咳嗽相似:指自己因长期学习梵语而引起的喉病,时有发作,与别人咳嗽的声调很相似。山僧:山中僧人。这老汉:指玄奘。相识还同不相识:意谓自己和这位山僧虽然相处了六年
【译文】 天没有门,地没有户,山僧有道通霄路。 一步两步,三四五步。 【注释】 偈颂:即诗赞。佛教用语,梵语“伽陀”的音译,原为佛经中诵唱佛号或解释佛经的一种文字,后来泛指佛教徒诵唱经文时使用的韵文体诗歌。 无:没有、缺乏。 天无门:比喻佛法高深莫测,难以理解。 地无户:比喻人世间的纷扰与复杂。 通霄路:通往高空的路,喻意通向真理的道路。 一步两步:比喻修行者修行的过程。 三四五步
布袋头,今时结, 上三星,下半月, 观者重视眼中屑。 没理会,易分别, 若要通身冷汗流, 嚼碎通红块生铁。
【诗句释义】 印月:指用印文来记录或表达月亮的形状。 性海湛如:性,本性;湛如,深邃如。意指人的本性像海洋一样深邃。 心月皎如:心,内心;皎如,明亮如。意指内心像明亮的月亮一样清澈。 水与月融:融化,交融。表示水的流动与月亮的形态互相融合。 月与水摄:摄,吸引。表示月亮被吸引进入水中。 水月交光,印文呈露:水月交光,水和月亮相互照射,形成光影交错的景象,印文因此显现出来。 山河大地,万象森罗
【注释】 偈颂:佛经中的唱颂文。 生铁网、布丝网:用来捕鱼的网。 乞儿:乞丐。 泼伎俩:耍手段。 乞命:乞求活命。 杀气填穹壤:杀人如麻,罪恶滔天,天地为之变色。 蓬莱山里人:指佛教中掌管海陆空三界诸仙的人。 蓬莱香供养:指供奉在蓬莱神山上的香火。 【赏析】 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愤懑之作。诗中用“生铁网”“布丝网”“乞儿”等物比喻贪官污吏,揭露他们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罪行
这首诗的作者为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以其豪放不羁的文风著称于世。此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理解和超脱态度。 逐句解释及赏析: 1. 书明月山房 - 翻译: 在明亮的月光下,我写下这些诗句。 - 注释: “书明月山房”可能是作者在夜晚或月色明朗时所写,通过月亮的光辉映照,增添了文字的意境和美感。 2. 猗欤大块中 - 翻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咏赞医者童科安的诗。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惟吾一指,造大极玄。 【注释】:我的一指,创造了天地之大的根本原理。这里用“一指”比喻医术高超,能够洞察生命的本质。 2. 视天下人,咸若小儿。 【注释】:看着天下的人,都像是小孩一样无知。这是形容医者对疾病的深刻理解和治疗技巧非常高明,能够让患者迅速康复,仿佛没有疾病一样。 3. 起膏肓疾,犹谈笑然。 【注释】
【注释】: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三 一切众生,本曾不迷。 悟之一字,甚处得来。 堪笑老瞿昙,镜上又添埃。 译文: 一切众生,本曾没有迷惑。 “悟”这个词,是从哪里得来的? 可叹的是那些老和尚们,镜子上都布满了尘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贯休的作品《偈颂一百零三首》中的第三首。全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那些执着于佛教教义,而忽视生活真理的僧侣的批评。在禅宗中,“悟”是一种境界,是超越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