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师三年,咳嗽相似。
山僧随这老汉六年,相识还同不相识。
【注释】偈颂: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韵文,用以宣唱佛理。一百零三首: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归来以后,在长安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并撰写了一百零三首佛偈,以赞颂所译佛经。随师:跟随师父学法。三年:玄奘随其老师在印度学习梵语和佛教经典已经三年。咳嗽相似:指自己因长期学习梵语而引起的喉病,时有发作,与别人咳嗽的声调很相似。山僧:山中僧人。这老汉:指玄奘。相识还同不相识:意谓自己和这位山僧虽然相处了六年,但彼此之间并没有建立深厚的关系。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玄奘从印度回来后所作的一首偈颂诗,内容主要是表达玄奘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以及他在求学过程中的艰苦努力。
“随师三年,咳嗽相似。”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跟随师傅学习佛法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这段时间里,我因为长时间的学习梵语,嗓子都快要喊破了,所以时常会咳嗽。这里的“咳嗽”并非指身体上的疾病,而是指精神上的疲劳和压力。同时,“相似”一词也暗示了这种咳嗽与别人的咳嗽声音非常相似,这也反映出玄奘在学习过程中的艰辛。
“山僧随这老汉六年,相识还同不相识。” 这句诗则是说,我在山林中修行了六年的时间,与这位师傅的关系就像是陌生人一样。这里的“老汉”指的是师傅,而“山僧”则是指我自己。这句话表达了玄奘对于学习佛法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师傅的尊敬。尽管他们已经相处了六年的时间,但玄奘仍然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陌生人一样,这是因为他深知佛法的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领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玄奘学习佛法的艰辛过程,展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坚定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于知识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