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月涧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汝今别我去行脚" - 关键词: 汝、行脚 - 释义: 你即将离开我,去进行长途的旅行。 - 译文: You are now leaving me to embark on a journey. 2. "听我殷勤重告汝" - 关键词: 听、殷勤 - 释义: 我在这里要再次向你讲述我的叮嘱。 - 译文: I want you to be reassured by
【注释】 天童:即天童寺。四威仪:佛教指四种威仪,即身、语、意、命。 太白:即太白金星。一峰枕头大:即太白金星像一座山峰一样高。 伸双脚:“足”是“足”字的古体,在这里借代为“脚”。 虚空:佛家语,指无量世界。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天童寺太白金星像的宏伟景象。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太白金星像的高大、雄伟之状。 首句“天童四威仪”,点明了题旨。天童寺是佛家讲经说法之地,其威仪之壮观
注释: 中道者:指那些不偏不倚的中间派人士。 笑问殷勤求底事:笑着询问那些殷勤求知的人,究竟在追求什么。 却言近离古杭州:却说他们最近离开了古老的杭州。 开口便作佛法会:一开口就说要举行佛事活动。 老来无力举藤条:年纪大了,力不从心了,连藤条都举不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对那些热衷于宗教活动的中道人士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第一句"笑问殷勤求底事"
【注释】 住:停留。禅人:僧人。疏山:指庐山。住住住: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形容时间极短,像眨眼一样。飞去:指白云迅速飘走。杜鹃声:传说杜鹃啼时鸣叫如“不如归去”。最高处:比喻最远的地方或最高的山峰。春风花满甜桃树:春风和煦,桃花盛开。 【译文】 住住住,就像眨眼白云飞走。杜鹃在最高处啼叫,春风中桃花开满了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起得突兀而自然
送舜禅往庐山 行脚须具行脚眼,当以前辈为标格。 近来丛席说庐山,禅子竞趋不吴越。 汝今直往虎侯溪,一香三拜依位立。 棒如雨点打将来,当下知归方是行脚事云毕。 注释: 1. 行脚须具行脚眼:行走江湖时,要有一双慧眼,辨别是非,洞察世间真相。行脚眼指的是修行者在行走江湖时,要具备的敏锐观察力和智慧。 2. 当以前辈为标格:应该以前辈们的行为作为楷模,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标格指的是榜样或模范。 3.
【注释】 天童:山名,在今浙江省武义县。 住:停留。 一身贫到无贫处:形容穷困潦倒到极点。 狎鸥并宿鹭:与海鸟和野鸭一同栖息。 【赏析】 “天童四威仪”是说天童山的四种气势。天童山为武夷山的主峰,位于江西铅山县境内。此山有“武夷之祖、武夷之神”之称,山势雄伟,景色秀丽,素以山水奇秀著称于世。诗人登上天童山,面对壮丽的山景,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诗的首句写山高,次句写水美。三
仙禅人 一人半人之所在,吴越从头验一回。 三尺炊巾襟袖里,向人只道看山气。 注释:仙禅人是一个人,他住在半人的住处,从吴越(今浙江一带)回来,重新体验一次人生。他的衣服口袋里有一把三尺长的炊具(可能是柴刀),他经常把看山景当作生活乐趣。 译文:仙禅人 一个人住半个人的地方,在吴越地区从头再经历一次。 他的衣服口袋里有一把三尺长的炊具,他总是把它当作看山景的乐趣
注释:坐在蒲团上的僧人识破了他的伪装。松树在微风中作响,这是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真正的智者不会被外界的假象所迷惑,而是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诗中的僧人坐于蒲团之上,看似毫无戒备,然而他却识破了对方的伪装。这里的“蒲团”象征着宁静与智慧,而“四威仪”则暗示了对方的种种表现。最后一句则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物行为相结合
【注释】: 1. 送则自然书记:是说写诗时,应自然流露,不要刻意求工。 2. 老来不写送行语:意思是年老之后,已经没有太多要表达的情感和言辞了。 3. 送子不可无一句:意思是送别儿子,不能没有一席话。 4. 几回特地费思量:意思是很多次,我特意费尽心思去想。 5. 有句可写难写意:有句子可以写出,但很难表达出真正的感情。 6. 从上佛与祖:指从佛教的教义中领悟。 7. 别无可指示
注释: 天童四威仪:指天童寺的四种威仪。 行,无端失脚堕深坑。:走路时,突然失足掉进深深的坑里。 转得步:转身。 笑倒更幽亭:笑得倒在地上,更显幽静的小亭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童寺行走时,由于一时疏忽,失足坠入深坑,然后又转身走下,最终笑得倒在地上,更加显出幽静小亭子的情景。诗中用"失脚"、"坠坑"、"转步"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行走时的不慎和跌倒后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