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蕙
注释: 觅句初闻试手,吐词果复惊人。 夜觉千岩昼永,晓看万瓦生春。 译文: 初次创作诗句时,感觉有些困难;然而当我吐出每一个字,却感到它非常惊艳。 夜里我醒来,看到千岩万壑,白天则看到万座屋宇,都仿佛在一夜之间焕发了生机。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
注释:只是对书写诗,何必必须编成。且看这无情的佛法,群山雪尽一片苍茫。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给诚上人的,表达了他对佛教的理解。他认为,写诗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而佛教的教义才是最重要的,它能够引导人走向解脱的道路。同时,他也赞美了佛教的无情说法,认为这种说法才是最真实的
注释:冲雪而来寻找觉范,想当年山中说灵源。今夜蒋陵二老,画出韦郎五言诗句。 赏析:这是一首赠诗,以“冲雪来寻”起兴,写自己来到山中,与山中的觉范和灵源相会的经过。颔联“思时山说灵源”,是说自己思念时山(作者的朋友),而山中又传来灵源的消息。颈联写自己今夜在蒋陵遇见二老,他们画了韦郎的五言诗送给我。尾联“画出韦郎五言”,是说二老画出了韦郎的五言诗给我。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山中友人深厚的情谊
注释1:煴火,微热的火。 注释2:清境,清凉的境界。 注释3:篝灯,篝(qióng)灯,即篝火。 注释4:冻耳,指耳朵被冻得发僵。 注释5:软语,柔和的话语。 注释6:冷斋,指斋戒期间居住的简陋房屋,这里指和尚住的草庵。 赏析:此诗写冬夜宿于禅房的情景。首联写冬夜宿禅院之所见,颔联写僧人的问候声,颈联写僧人的问候声给寒冷的夜晚带来的温暖,尾联写僧人的问候声给寒冷的夜晚带来的温暖
注释:江上的鸥鸟在寒雨中争相嬉戏,船夫悠闲地放任着江风。 一幅美丽的画面,平展的江面映着夕阳的余晖,谁能隐藏在范仲淹的诗中呢?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鸥鸟、舟子和花光等景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范仲淹诗歌的引用,表达了对古人文化的敬仰之情。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注释:拄杖游历已遍天涯,住山仍存典刑。寄给毗耶作戏玩,当场抛出令人惊讶的东西。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拄杖代人,托物寄意,抒发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坎坷和无奈心情。诗中“拄杖寄子因二首”中的“子”,即我;“寄与毗耶作戏”,指把手中的拄杖送给毗耶(即梵语中的“菩提”),当作游戏之物,表示自己对佛理的追求。“当场撺出惊人”,意为将手中的拄杖扔到地上,让它从高处落下,产生声响
《赠珠侍者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释德洪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诗句释义 1. 一等心华自照 - “一等”:此处指最高的等级,表示侍者的身份或地位极高。 - “心华自照”:内心的光辉和智慧自然散发出来,无需外界的修饰和衬托。 - “自照”:自行照耀,强调其内在的品质和智慧。 2. 不烦春色须开 - “不烦”:不必,不需要。 - “春色”:春天的美好景色
诗中“随处千岩万壑”描述了一个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四处漫游的过程中,遇到的千山万壑,以及这些自然景观给他带来的感受。“一钵云行鸟飞”则描绘了诗人携带着简单行囊(一钵)在云间行走,身边有鸟儿飞翔的生动画面。 “岁月却还惊浪”,这里用“惊浪”形象地比喻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岁月如潮水般汹涌不息,不断冲击着人的心灵。“蒙头破衲同归”,意味着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和变迁,最终都归于平静和安宁
注释:我与诚上人一起试手游玩,他就像蝉蜕壳一样,道法高深莫测。我内心惭愧,因为泥龟的六藏(指地藏经中的六度教义)也不过如此。他的面上的唾痕不要擦去啊,那自然流露出的香气会让人陶醉。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与诚上人游玩时的情景和心情的诗。首联“迹要风蝉蜕壳,道愧泥龟六藏”意思是说,诚上人的修为如同风蝉蜕壳一般,既轻盈又超脱。而自己则感到惭愧,因为泥龟的六藏也只是浅薄之境
【注释】: 紫藤,即紫藤萝。得自泐潭石门,意指紫藤萝的风骨是来自泐潭石门(在江西上饶)。不受云居勾络,意为不接受佛教禅宗中云居寺派的影响。定知临济儿孙,意指定能成为临济宗的后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紫藤萝的赞美之情的表达。首联“百节紫藤风骨,得自泐潭石门”两句写紫藤萝的风骨,既点出了其得自泐潭石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紫藤萝的喜爱之情。第二联“不受云居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