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重显
注释: 1. 去却一,拈得七,上下四维无等匹。 去却一,拈得七,上指天,下指地,纵横交错,没有可比的。 2. 徐行踏断流水声,纵观写出飞禽迹。 慢慢地行走,踩断了流水的声音;俯瞰着,描绘出飞禽的足迹。 3. 草茸茸,烟羃羃,空生岩畔花狼藉。 草丛郁郁葱葱,烟雾缭绕,空生的花朵在岩石旁显得凌乱不整。 4. 弹指堪悲舜若多,莫动著,动著三十棒。 弹指间足以让舜哭泣,不要移动,一动就要被打三十大板。
注释:牛头没,马头回,曹溪镜里绝尘埃。 牛头马面是佛教中的两个鬼差,此句用来形容禅宗修行者超脱世俗的烦恼与杂念。 打鼓看来君不见,百花春至为谁开。 这里用打鼓的意象来比喻修行者内心的寂静与清明,而百花盛开则象征着自然界的美丽和生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深深赞美。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牛头、马面等形象的描写,以及“打鼓”和“百花”这两个意象的使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全文如下: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 厇诉金毛师子子,栴檀林下青莎里。 置也置也威自全,一出六出眉剔起。 非拟拟,知几几,星流不问三千里。 天外风清哮吼时,为君吸尽西江水。 注释与赏析: 1. 颂药山师子话送僧 - 这首诗的标题是“颂药山师子话送僧”,意思是赞美药师佛(又称药王佛)的狮子座坐骑——师子(狮子)。作者通过这首诗向僧人表达敬意和祝福。 2. 厇诉金毛师子子
玲珑岩古寺,冠乎明越境。 海眼通洌泉,天心耸危岭。 尝游兴未阑,遐想神忽凝。 彼士真觉雄,相邻不孤迥。 吾爱济横流,孰云烦虑屏。 吾爱整颓纲,岂止浮根静。 栖梧瑞九包,追风骏十影。 顾我不争衡,与谁闲斗茗。 乘时既磊落,照世非昏暝。 伫为王者师,三千统摩顶。 注释:玲珑岩古寺,位于明亮的越地境内(玲珑岩:位于浙江绍兴的一座名胜古迹)。海眼通洌泉,天心耸危岭。曾经游览过,但兴趣并未减退
诗名:僧问四宾主因而有颂颂之 其二 注释 - 宾中之宾:指在四个宾客中最杰出的一位。 - 少喜:年轻时就喜欢。 - 多瞑:常常沉默寡言,很少说话。 - 丈夫壮志:形容人的雄心壮志。 - 当付何人:应该交给谁呢? 译文 在四位客人中,最有才华的那位,年少时就喜爱文学和诗歌,经常默不作声,他的壮志豪情,应该交由谁来继承呢? 赏析 《僧问四宾主因而有颂颂之 其二》是宋代僧人释重显所作
【诗句释义】 颂一百则其一:圣谛廓然,何当辨的。 对朕者谁,还云不识。 因兹暗渡江,岂免生深棘。 阖国人追不再来,千古万古空相忆。 休相忆,清风匝地有何极? 注释: 颂一百则其一: 1. 圣谛:佛陀所说的真理、法理。廓然:开阔的样子。 2. 何当:如何能够。辨的:识别。 3. 对朕者谁:对我说话的人是谁。还云不识:还说不认识我。 4. 因兹:因此这。暗渡江:秘密渡江。 5. 岂免:难道不。生深棘
僧问:四宾主因而有颂颂之 其一 如何是宾中宾。 释义:如何理解“宾中宾”这个概念。这里可能指的是禅宗中的“当头棒喝”,也就是当头一棒,直指人心。这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旨在帮助弟子们突破自我,达到觉悟的境地。在这首诗中,“宾中宾”可能是对禅宗这种修行方式的概括和总结。 注释:僧问:询问僧人。四宾主因:四位宾主,即四位客人或学者。颂颂之:颂赞、赞美之意。 如何是宾中宾。 释义
【注释】 宾:指僧人。四:这里泛指众多,意谓“众多僧人”。颂(sòng):一种佛教经文体裁。主:即主人,指僧人的师傅。因而:因此。有:通“又”,再次。玄沙:禅宗六祖之一,姓司马,名习,字智远,河南人。猛虎:指禅师。喻其勇猛果决。半合:指和尚和尼姑的僧俗之别。开:分开。自相许:相互认可。 【赏析】 这首诗写众僧向一位高僧(主人)致敬的事。诗人通过描写众僧向主人礼拜的情景
【注释】 僧问四宾主因而有颂颂之 其五:问,询问。四宾主,指佛、法、律三藏。云月带重轮,又曰收。云月带重轮,意思是云彩环绕着月亮。又曰收,又作“收”。意为月亮又被云朵遮掩了。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颂诗,歌颂佛、法、僧三宝。首句“问”,表示诗人对佛、法、僧三宝有所探问。次句“四宾主”,说明所问的三宝是佛、法、僧三宝。第三句“因而有颂颂之”,说明所问的三宝就是颂诗的内容。全诗以问答的形式出现
注释: 如何是主中主,意思是说“谁是主中之主?”。 云大千捏聚,又曰揭。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千世界,都是由佛祖用神力捏造而成,又被称为‘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表达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佛法的理解。诗中通过提问“如何是主中主”,引导读者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主。然后,通过“云大千捏聚,又曰揭”这句话,诗人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认为佛法就是大千世界的真理,而这个真理又被称之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