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重显
注释: 由基箭射猿,绕树何太直。 千个与万个,是谁曾中的? 相唤相呼归去来,曹溪路上休登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颂一百则》中的作品之一,其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全诗以动物为主题,通过描述动物的动作和行为,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句“由基箭射猿,绕树何太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只猎手正在向猿猴射击,猿猴在树上跳来跳去,仿佛在躲避猎人的攻击
【注释】 赵州:指赵州从谂禅师,是禅宗曹洞宗的祖师。公案:禅宗用语,指和尚与弟子之间的问答或佛祖与众生之间所问的问题。圆来:即赵州从谂,唐代曹洞宗初祖,曾于长安城中任闲游之职。草鞋头:指僧人头上所戴草帽。休:罢休。 【赏析】 赵州(赵州从谂)为曹洞宗的开山祖师,他住在河北赵县(今属河北省),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闻名于天下。他常在街头巷尾随意与人对答,使许多人得悟禅理。
【诗句释义】 1. 曾不知:以前不知道。 2. 答还不会:回答得还是不准确。 3. 月冷风高:指夜深人静,天气寒冷。 4. 古岩寒桧:指古老的岩石上生长的寒柏树。 5. 路逢达道人:在道路上遇见了一位通达道德的人。 6. 语默对:说话和沉默相对照。 7. 手把白玉鞭:手里拿着白玉制成的马鞭,比喻权势地位。 8. 骊珠尽击碎:用白玉鞭把骊山的珍珠都打碎了。 9. 不击碎,增瑕颣
第一段: 不向双林寄此身,却于梁土惹埃尘。 注释:不把身子寄托在山林之中,却在梁地惹上了尘土,比喻人不能洁身自好,反而沾染了世俗的尘埃。 赏析:首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诗人与世俗之人进行对比,突显出诗人高洁的品质。第二句以梁地为喻,描绘出一幅诗人身处尘世、与世隔绝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之情。 第二段: 当时不得志公老,也是恓恓去国人。 注释:当初未能得到志向抱负的实现,也是匆匆离开国家的人。
【注释】 颂一百则 其七十一:颂,古代一种韵文,用以歌功颂德。此诗是诗人对某位英雄的颂赞词。双收双放,比喻该英雄既善于攻也善于守。骑虎,比喻英雄已处于绝顶地位。笑罢不知何处去,指英雄已为天下人所景仰,但无人可与相比,因此英雄虽在世却无知己。只应千古动悲风,指英雄虽已逝,但其精神仍激励着后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咏史诗。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颂扬,抒发了诗人自己壮志未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其内容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下面是逐句的注释以及赏析: 第一句:机轮曾未转,转必两头走 注释:比喻世事变化无常,无论怎样努力,最终都可能导致失败或失去。 第二句:明镜忽临台,当下分妍丑 注释:明亮的镜子突然出现,能够分辨出世间的美丑和是非。这里用镜子作为比喻,表示公正无私地评判事物。 第三句:妍丑分兮迷云开 注释:美丑分明如同迷雾散去
南山云,北山雨,四七二三面相睹。 南山的云,北山的雨,在四面都能看到。 新罗国里曾上堂,大唐国里未打鼓。 在新罗曾经去过皇宫,而在大唐却从未听到过鼓声。 苦中乐,乐中苦,谁道黄金如粪土。 在痛苦之中寻找乐趣,在快乐之中体验痛苦,谁说金子比粪土还贵重? 注释:颂一百则 其六十八是《全唐诗》中的一首诗,作者是佚名。这首诗描绘了南山的云和北山的雨同时出现的场景,以及在新罗和新大唐的不同体验
【注释】 黄巢:指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收剑:比喻收敛锋芒,不再为非作歹。大笑应:大笑着接受。作者知:指作者自得其乐,不必自责。三十山藤:指山中藤蔓。轻恕:原谅。得便宜是落便宜,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君子,恶乎君子?君子固穷。”意即不计较个人得失。 【赏析】 本诗以黄巢起义军在中原地区被朝廷军队打败后,收剑归隐的故事为题。诗一开篇便说“黄巢过后曾收剑”,表明了诗人对于黄巢起义军失败的看法
【注释】 1. 颂一百则:指《庄子》中的“庄周梦蝶”故事。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又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 2. 拄杖子:拄着拐杖的老头。 3. 吞乾坤:吞吐宇宙,形容气魄非凡。 4. 徒说桃花浪奔:徒然说着桃花浪奔。 5. 烧尾者不在拿云攫雾:烧尾巴的人不在拿着云和雾捉迷藏。 6. 曝鳃者何必丧胆忘魂:晒鱼鳞的人不必丧胆忘魂。 7. 拈了也,闻不闻:抓住也,听见也。 8. 直须洒洒落落
【注释】 颂一百则:指《诗经》中的《大雅·文王》篇。其六十:这里泛指《诗经》中的《周颂》的第六篇。 水洒不著:雨水落在身上却淋湿了它。著,沾着。 风吹不入:大风吹过却吹不进它的皮毛。 虎步龙行:象虎一样的大步行走,像神龙一样游动。比喻威武雄壮的样子。 鬼号神泣:形容非常惊恐哀叹的声音。 头长三尺知是谁,相对无言独足立:这诗的意思是说,它的脑袋有一尺多高,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