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曾不知,答还不会。
月冷风高,古岩寒桧。
堪笑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
手把白玉鞭,骊珠尽击碎。
不击碎,增瑕颣,国有宪章,三千条罪。

【诗句释义】

  1. 曾不知:以前不知道。
  2. 答还不会:回答得还是不准确。
  3. 月冷风高:指夜深人静,天气寒冷。
  4. 古岩寒桧:指古老的岩石上生长的寒柏树。
  5. 路逢达道人:在道路上遇见了一位通达道德的人。
  6. 语默对:说话和沉默相对照。
  7. 手把白玉鞭:手里拿着白玉制成的马鞭,比喻权势地位。
  8. 骊珠尽击碎:用白玉鞭把骊山的珍珠都打碎了。
  9. 不击碎,增瑕颣:如果不用白玉鞭打碎它,那么国家的法律制度就会有更多的瑕疵。
    【译文】
    我过去不知道,现在回答还是不清楚;夜晚寂静,气温低,古岩石上的苍松也显得寒冷。可笑的是,在路上碰到一个通达道德的人,却不懂得用话来表达他的智慧。他手里握着白玉做的鞭子,把骊山的珍珠都给打碎了。如果没有把那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人打烂,那么国家的法律制度就会有更多的漏洞了。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借写自己对道德修养的认识而发牢骚的作品。诗中说:“问曾不知,答还不会。”诗人自谦地说,自己过去没有懂得,现在也还是没有懂,说明他还没有达到明辨是非的境界。“不将语默对”,意思是说,自己不会用言辞或沉默来回答别人的问题,而是直接行动。
    接着写道:“手把白玉鞭,骊珠尽击碎。”这里诗人把自己比作一个手持白玉鞭的人,意指自己的行为应该像手持白玉鞭一样,能够打击一切邪恶的行为。然而,“不击碎,增瑕颣”,如果自己不用白玉鞭打击那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人,那么国家的法律制度就会有更多的漏洞了。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