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重显
【注释】 颂一百则:即《千文颂》,汉魏六朝时的一种文体,每句四字,共一千零一十字。 断际全机:指《千文颂》的结体形式。断,指截取部分;际,指截取的边际。全机,指完整的字形结构。 继后踪:继承前人的风格或传统。 持来:指书写。 何必:不需要。 从容:悠闲、不慌不忙的样子。 巨灵:巨大的神祇。 抬手:举起手,比喻挥毫动墨。 多子:众多。 分破:打破,这里指书写。 华山:华山,山名。 千万重:千万层。
【注释】 大地:大地。何人眼不开:是谁的眼睛不开。纤埃:微小的灰尘。随:跟随着。始、又:都是副词,都指“随”。羸鹤:瘦弱的鹤。翘:翘首。寒木:指秋天的树木。狂猿:猛兽猿猴。啸:呼啸。古台:指古代的台榭。长沙:这里借代诗人的故乡。无限意:无穷无尽的思绪。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咏物诗。首联写春末夏初大地清洁无尘,万物生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颔联写芳草萋萋,落英缤纷
祖佛从来不为人,衲僧今古竞头走。 明镜当台列象殊,一一面南看北斗。 斗柄垂,无处讨。 拈得鼻孔失却口。 【注释】: 祖佛:佛祖,指释迦牟尼佛。 衲僧:指僧人。 明镜:喻指南岳衡山。南岳有座南岳衡山,山上有座大庙叫南岳大庙。“明镜”即指南岳大庙。 列象:佛教中的二十八宿,每宿各有星象。这里借指天上的星辰。 斗柄:北斗七星,斗柄指斗杓(勺)。古人认为北斗可以指引方向。 “无处讨”,意思是无从寻求。
【注释】 颂一百则 其十九:《旧唐书·陆象先传》载,陆象先在《新丰折臂颂》中曾说:“臣今垂白之年,又遇圣明之时,以朽木为柱,以脆竹为弦,犹能作歌奏乐,岂况身体强壮,耳目聪明!陛下何不赐臣一官,使臣得尽忠报国。”这首诗就是陆象先的自荐诗。 扬爱老俱胝(jī):扬爱:对扬爱敬;老俱胝:老:指年纪大;胝:指皮肤粗糙、坚硬。这里比喻陆象先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仍然十分热爱国家、忠于职守。 宇宙空来更有谁
【注释】 颂一百则 其二十六:指《文选》所载的汉乐府古诗《相和歌辞·相和曲》中的“相和歌十六曲”,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 眼里尘沙耳里土:眼里看见灰尘,耳朵听见尘土的声音。比喻世俗生活。 千峰万峰不肯住:形容人世的纷扰,像千山万岭一样,让人无法停留。 落花流水太茫茫:形容世事变化无常,就像落花流水一样,没有定准。 剔起眉毛何处去: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中挣扎,找不到出路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时,先理解全诗的意境及思想感情,再结合注释、关键词分析。 “祖域交驰天马驹”一句,写马儿奔驰如闪电。祖域,指代祖上的土地和祖先的家。“天马驹”,即天马神驹,指骏马。“祖域”与“天马驹”相呼应,表现马之快。 “化门舒卷不同途”一句,写马儿驰骋在广阔的原野,其速度有如云烟。“化门”,指变化莫测的门径。“舒卷”,指舒展、伸展。“不同途”,指没有相同的道路可以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首句“问既有宗”意味着在众多宗师之中,我也有属于自己的宗派或思想。第二句“答亦攸同”则是说我也与他们有着相同的答案或观点。第三句“三句可辨”可能是指诗中的某些句子可以明显分辨出来,而第四句“一镞辽空”则可能是说箭矢虽然射向远方,但目标依然清晰可见。 诗人转向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大野上的凉风飒飒作响
【注释】 劫:佛教语,指世界。端:正。衲僧:指僧人。两重关:即“两重山”,指佛教中的色空二见。随他:任凭。区区:形容距离很近,不远的意思。独往还:独自一人前往。 【赏析】 此诗以禅宗的公案来表现禅理。第一句写和尚对佛经的误解;第二句写和尚对禅理的执着;第三句写和尚对佛理的理解;第四句写和尚对佛理的领悟。最后四句写和尚对佛理的领悟和实践。全诗语言朴实,意蕴深远,体现了禅宗的真髓
【注释】 妙峰:山名,在今北京市房山县东北。离离:草盛的样子。孙公:指唐代诗人孙樵。髑髅(dúlóu):头骨的通称。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写“独秀峰”之景,讥讽了那些沽名钓誉、不学无术、以权谋私的人。 妙峰山孤峰顶的野草茂密繁盛,这景象十分引人注目。然而,作者却把它拈来,付与谁呢?是说给那些沽名钓誉、不学无术、以权谋私的人吗?不是。作者没有把妙峰山的野草拈来付与任何人
镇州的萝卜天下闻名,所有的僧侣都来取模。 只知道自古以来,争论乌鸦与白兔的颜色。 “贼”是形容衲僧的鼻子尖细而灵巧,曾用来形容僧人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