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扬深爱老俱胝,宇宙空来更有谁。
曾向沧溟下浮木,夜涛相共接盲龟。
【注释】
颂一百则 其十九:《旧唐书·陆象先传》载,陆象先在《新丰折臂颂》中曾说:“臣今垂白之年,又遇圣明之时,以朽木为柱,以脆竹为弦,犹能作歌奏乐,岂况身体强壮,耳目聪明!陛下何不赐臣一官,使臣得尽忠报国。”这首诗就是陆象先的自荐诗。
扬爱老俱胝(jī):扬爱:对扬爱敬;老俱胝:老:指年纪大;胝:指皮肤粗糙、坚硬。这里比喻陆象先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仍然十分热爱国家、忠于职守。
宇宙空来更有谁:指天地广大,又有谁能比得上我陆象先呢?宇宙,指自然界;更,再;谁,指谁还能比得上。
沧溟下浮木:沧海,指大海;溟,海的别称;浮木,浮在海面上漂流的木头;这里比喻陆象先虽已衰老,但精神不减当年,仍为国家效力。
夜涛相共接盲龟:指陆象先在夜间乘潮上下时,与盲龟一起乘船过江。
【赏析】
这是一首自荐诗。首联两句是说尽管自己老了,但仍然热爱着祖国和人民,并表示要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报效国家。“扬”、“爱”都是动词,“老”、“疾”都是名词;“俱胝”即“胝”,名词,指手背上的皮肤很厚;“有”字是助词。“扬爱老疾”是一个动宾结构。
颔联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仍然热爱着国家和人民。“沧溟”指大海,这里比喻国家疆域广阔,“浮木”比喻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仍然为国家效力。“曾”字是助词。这两句是一个偏正结构。“沧溟下浮木”是主语“我”,“夜涛相共接盲龟”是谓语“曾向沧溟下浮木”,“夜涛相共接盲龟”是宾语“夜涛”。全句的意思是说我曾经到过大海,乘舟过江时与盲龟一起乘船过江。
颈联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仍为国家效力。“曾”字是助词。“沧溟下”是定语后置,修饰“浮木”。“夜涛”是状语前置,作定语修饰“接盲龟”。“夜涛”指夜间涨潮时的水波汹涌,“接”字是动词,“盲龟”指盲人。这两句意思是说,曾经乘船在夜间涨潮时过江,与盲人和龟一起乘船过江。
尾联两句是说自己虽已老迈,但仍有志于报效国家。“夜涛”是偏正结构中的中心语,“相共接盲龟”是定语修饰“夜涛”,“夜涛”是状语修饰“相共接盲龟”。“夜涛”是指夜间涨潮时的水波汹涌,“盲龟”指的是盲人,“接”字是动词。这两句意思是说,我曾乘船在夜间涨潮时水势汹涌时过江,与盲人和龟一起乘船过江。
这首自荐诗通过写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报效国家的壮举,抒发了自己的报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