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鍊
【赏析】 《把剑忆诸生陈松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与陈子昂的友情。首联“陈生赠我剑,今复几春秋。”点明了赠剑之因。颔联“眉目隔河陇,恩情在枕头。”抒发了怀念之情。颈联和尾联进一步表达了对陈子的思念。 【注释】 1、陈松山:字子昂。初唐诗人,有文集十卷。 2、秋:指年华消逝。 3、隔河陇:指远隔家乡。 4、枕:枕头。 5、“君”:对陈子的尊称。 6、意气:志趣和气概。 7、悠悠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亮。照:照耀。池边:池畔。澄平:清澈平静。夕景:夕阳下的景色。连:连接,接连。山人:指隐士或诗人自己。泛:乘舟游玩。不异:和……没有区别。镜中仙:镜子里出现的仙人,比喻水中的倒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全篇紧扣“水月”来写,从月光映照到水面,再写到水中的月影,最后写到水中的月影与岸上的山人的游船,浑然一体,毫无痕迹。首句中的“明月”二字为全诗奠定了一个静谧清幽的基调
【注释】 莫:不要。以:因,由于。颜:容颜。丽:漂亮。偏:反而。忘:忘记。明主恩:贤明的君主的恩惠。当年:当初。召幸:被皇帝召见。幸,指帝王的嫔妃。辛苦:指宫廷生活的艰辛。长门:汉宫名,在今陕西临潼东。此为班婕妤的住所。 赏析: 班婕妤(?——公元前1年),西汉女诗人,汉成帝妃。原为汉成帝妃,生有皇子赵兴,后失宠。初居长信宫,号“长信秋草人”。成帝死,上《自序》及辞赋八篇,文辞哀怨动人
【注释】送萧别驾赴云中:送友人萧某出京去云南。云中,指今内蒙古的乌兰察布盟一带。 万里滇南去:指云南。 蓟北:指北京以北的地区。唐宋时期称幽州为蓟北。 【赏析】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左拾遗,与同僚王昌龄、高适等同朝为官,因不避权贵,敢于直言,得罪了权贵,被贬谪到边远地区。这首诗就是写于他被贬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首句“马上相逢道别离”
注释:在烟霞洞口聆听樵夫的歌声,想要等待青春长久地长满薜萝。我询问那些长安朱紫客,他们一生乘坐车辆来过多少次? 赏析:诗的开头,诗人置身于一个清幽的山岩屋中,静听樵夫在烟霞洞口吟唱的歌声,那歌声似乎在诉说着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而“欲待青春长薜萝”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山林为伴,远离尘世喧嚣的愿望。 诗人以“借问长安朱紫客,一生车马几回过?”两句,向那些身居繁华城市之中
【注释】 鹦鹉:又名“紫凤”,羽毛有各种色彩,能模仿人言。 笼槛:关养的鸟笼。 蹉跎:指岁月流逝,年华虚度。 机关:喻指巧妙的言辞、机巧。 【赏析】 借物寓意,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无奈的心情。前两句是说,鹦鹉被关在笼子里,它的绿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暗淡无光,只能发出一些空洞的鸣叫声,它的生活也变得单调枯燥。后两句则是说,等到这只鹦鹉能够开口说话时,它所掌握的机巧和权谋将更加丰富多样
宝剑连星砺,龙韬带月寻。 数声清角里,多少塞垣心。 注释: 闻角:听到号角的声音。 宝剑连星砺:比喻用武力征服敌国。 龙韬带月寻:比喻以智慧战胜敌人。 数声清角里:指在战场上听到的战鼓声。 多少塞垣心:多少将士的忠心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歌。首句“闻角”直接点明主题,即听到号角的声音。次句“宝剑连星砺”,比喻用武力征服敌国。三句“龙韬带月寻”,比喻以智慧战胜敌人
注释:冬夜坐在室内,望着外面的银河,那皎洁明亮的月光照进室内,让我感觉如同在天宫一样。我知道那些经过绝域的旅人,他们不会因为月亮的光芒而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他们有彼此陪伴,有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支持。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深深的同情和关爱。诗人通过描绘冬夜银河、清光入座的景象,以及遥知经绝域、不为照离人的意境,展现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意。整首诗语言简洁
注释: 闲花:凋零的花朵。青禽:翠绿色的鸟,这里指鹿。生怜:同情或怜悯。乞取:请求。神仙餐玉诀:指修炼成仙时服用的玉食。他年:来年。骑尔:骑着你。共:共同。徘徊:悠闲自得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画题。诗人在画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赞美这幅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闲花尽与青禽去”,意为凋零的花朵已经全部被翠绿的鸟儿带走。这里的“闲花”指的是凋零的花朵
注释: 薄游惊见客乡人,一别河桥又隔春。 意思是说,刚刚在家乡见到客人,转眼又到了别离的时刻,春天又过去了。 那似阿翁扶上马,挥鞭已望属车尘。 就像老爷爷一样扶上马,挥鞭就希望看到自己的车子扬起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