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泐
古诗文网 提供从军行其三原文: 拾骨当炊薪,淘尸作泉窟。 平野不见人,寒云雁飞没。 悄悄横吹悲,梅花为谁发。 译文: 在荒凉的边疆,士兵们捡拾着战友的遗骸作为柴火,将他们埋葬在深深的地底下,形成泉水的出口。广阔的平原上已经看不到人影,寒冷的天空中,大雁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天际。远处传来的低沉号角声让人感到悲伤,不知道是为了谁而鸣。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中的第三首
【注释】 ①从军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其一,第一首。 ②孤营:军营中孤独无援。 ③萧条:荒凉、冷落。 ④角:古代军中用来报时的乐器,也指号角声。 ⑤开门:形容天刚亮时景象。 ⑥天宇:天空。 ⑦龙泉:宝剑名。传说龙泉剑锋利无比。 ⑧抚髀:抚摸着髀(大腿)而叹息。表示有志未展。 【赏析】 此诗为《从军行》之一,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明月照孤营,萧条数声角
【注释】 1. 从军行其二:指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中的第二首。 2. 凶渠:指敌酋。避威:远逃而畏其威力。 3. 力全金镝迅:指用武力保全了性命。 4. 气勇铁鎗飞:指以勇猛之气,使敌人畏惧、溃散。 5. 疋马搜山去:形容英勇善战,骑马奔赴战场。 6. 生擒探卒归:活捉敌军的将领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年轻的将军,英勇善战
【注释】长安:古都名。新丰:地名。玉鞭:马鞭,这里指骑马的人。敲镫:打马。万人:众人。绿槐:指大道两旁的槐树。驰道:皇帝专用的道路。金吾:官名。导骑:骑马的护卫。 【赏析】此诗描写了长安少年饮酒归来的情景,表现了长安少年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首句以“日晚”领起全章,渲染了酒醉的气氛,“新丰”是当时京城附近的一个著名酒家,“醉酒回”表明了主人公的放纵生活;颔联写归路所见,“绿槐”“驰道”
【释义】 草枯马不肥,风烈衣尽破。 建牙帐外立,枕鞍雪中卧。 仓皇火伴惊,校尉点兵过。 【注释】: 草枯——草地枯萎; 马不肥——马瘦; 风烈——风大; 衣尽破——衣服都破了; 建牙帐——建立军帐; 外立——站在帐外; 枕鞍——把鞍子当枕头用; 枕——垫在头下; 卧——睡觉; 仓皇——惊慌失措; 火伴——同营的士兵; 校尉——军官; 点兵——操练军队。 赏析:
长安少年行 其三 腰下青蛇鞘里鸣,一身长为报雠轻。 今朝莫共空街语,京兆新闻广汉名。 注释:腰间挂着的宝剑鞘里发出清脆的声音,为了替父报仇而长大成人。今天不要在街头巷尾谈论这件事,因为这是京兆尹的新闻,是广汉郡的大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立志复仇的故事。他腰间挂着宝剑,鞘里发出清脆的声音,象征着他的勇猛和决心。他要替父报仇,因此长大成人后变得勇敢、果断。然而,今天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
注释:长安少年行其二斗鸡赢得海东青,臂向东街觅弟兄。 白马翩翩相逐去,灞陵原上晓云平。 译文:我通过斗鸡赛赢了海东青,手臂向东街去寻找朋友。白马轻盈地相随而去,灞陵的原野上早上的云朵很平静。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长安少年生活情趣的诗。前两句写斗鸡比赛,赢得了海东青;后两句写骑马追赶同伴,在灞陵原上欣赏早晨的云彩。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流畅,意境清新明快,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朴素的人情味
石榻坐来久,松涛万壑声。 轻扬同梵呗,细奏学龙笙。 不独回禅寂,犹能悦圣情。 莫归还在耳,魂梦亦须清。
残睡夜将晨,分明见故人。 剧知情是妄,翻说梦成真。 日月容颜老,池台笑语新。 三年消息断,江汉尚风尘。
故山从此去,何日更相逢。 独倚千峰阁,闲听六寺钟。 石床流水绕,萝径落花封。 会有东归兴,来寻云外踪。